2014年12月29日,“渝新歐”全年去程第100班列車,從重慶出發駛往德國。
一艘滿載嶄新轎車的滾裝船行駛在長江云陽段。三峽工程蓄水后,千里峽江變成了黃金水道。
寸灘保稅港區一片繁忙。近年來,重慶加快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2014年8月30日,“渝新歐”首趟原裝汽車整車進口班列抵達重慶。
對外貿易持續高速增長,“渝新歐”班列全年開行超過100趟,果園港鐵路專線投用串聯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
已經過去的2014年,重慶內陸開放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許多活力和動力,同時也迎來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
在全球經濟環境更加復雜、穩增長壓力持續加大的2015年,如何進一步推進內陸開放,助力重慶經濟再上臺階?
不久前舉行的市委四屆六次全會上,重慶擴大對外開放的2015方略已經明確:進一步擴大向西向東開放,大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推動內陸開放再上新臺階。
響應國家戰略,把握“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帶來的機遇
“中央賦予重慶的使命,以及重慶獨有的經濟地理優勢,決定了重慶內陸開放的新方向。”市外經貿委主任徐強表示,2015年,重慶內陸開放將以圍繞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部署、推進五大功能區域擴大開放為主線。
著眼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慶將加強與德國等歐盟國家在高端技術、高端裝備、研發設計、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合作,并探索與中東歐國家開展貨幣互換、跨境貿易本幣結算等金融創新,共建中國-匈牙利-兩江創新創業中心,研究對接“絲路基金”。同時,深化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經貿合作,鼓勵重慶汽車、化工、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優勢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引進俄羅斯通用航空、材料等領域先進技術和企業。
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慶將蓄力打通南向國際貿易大通道,融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為此,重慶將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合作,建設渝昆鐵路、渝黔新線,打通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貿易大通道。此外,市外經貿委還將鼓勵本地汽摩、化工、材料、能源等領域優勢企業向南亞和東南亞拓展,爭取將重慶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腹地。
圍繞長江經濟帶建設,重慶將加強與沿江省市間的產業互動,打造承接沿江產業轉移的高地,高起點、鏈條化、集群式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
與此相應,重慶還將進一步發揮“渝新歐”鐵路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昆泛亞鐵路通道潛能,形成覆蓋歐、美、亞的客運和貨運航線網絡布局,構建多式聯運國際貿易大通道。
市經信委副主任楊麗瓊表示,今年重慶將進一步完善常態運行機制,提升和拓展渝新歐大通道的運輸功能,優化運行線路,縮短運輸時間,提高準點率,加強運輸安全保障;加快完善鐵路口岸和整車口岸,建好保稅物流中心(B型),爭取設立植物種苗、糧食等指定口岸,為“渝新歐”班列提供充足的回程貨源;充分發揮“渝新歐”作用,強化重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節點地位,促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東歐的經貿合作,重點引進裝備制造、化醫等關鍵技術及金融、文化等領域企業來渝投資;積極探索謀劃南向通道的發展,拓展重慶制造產業對東盟和南亞的出口;加快推動“渝新歐”全線運輸郵政專用品的試驗,加速建設鐵路國際郵件互換中心,力爭實現“渝新歐”鐵路運郵常態化;進一步深化“渝新歐”跨國海關國際協調機制,細化完善“渝新歐”沿途海關“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程放行”的便利通關機制,實現“安智貿”(安全智能貿易)。
“引進來”和“走出去”更注重質量和水平,最大化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隨著汽車、電子、裝備制造業等領域的跨國巨頭紛紛來渝,以及投資環境的持續改善,外資對重慶的興趣與日俱增。今年,重慶將再接再厲,進一步擴大外資開放領域。
徐強介紹,今年重慶將著重對外資開放以下領域:
開展外資獨資醫療機構試點,推動電子商務、育幼養老等服務業開放;放寬部分制造業準入限制,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特色效益農業,逐步降低外資結構中房地產業占比,突出工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倉儲和物流業等利用外資。
除了積極將優質的、符合重慶產業規劃的外資“引進來”,今年,重慶“走出去”也將全面提升質量和水平。
前不久,重慶一家光伏企業通過一年準備與談判,成功收購美國一家上市公司51%的股權份額,成為其最大股東,在掌握該公司核心技術的同時,也開拓了北美市場。
“今年,我們將繼續推動部分有條件的渝企,到海外發起并購。”徐強說,幫助本土企業“走出去”將是未來一個時期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工作,在制定出臺地方性境外投資規劃的基礎上,我市還將探索建立海外礦產資源交易平臺,更加高效地促進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
據悉,今年我市還將采取一系列舉措,提高渝企“走出去”的質量和水平。這些舉措包括:推進境外投資審批備案向區縣簡政放權、建設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平臺、支持海外并購基金實現海外投資并購零的突破、推動海外礦權交易中心全面開展礦權交易、成立對外承包工程戰略聯盟等。具體項目方面,擬促成重慶化醫集團中亞國家天然氣開發、力帆集團俄羅斯汽車整車制造工廠、重慶公路工程公司也門高速公路建設等一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項目的落實。
與此同時,今年重慶還要繼續用好用足渝洽會、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年會、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等平臺資源,積極開展投資貿易推介活動,進一步促進重慶與世界各國的經貿發展和雙向投資。
兩江新區將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全市經濟發展頂梁柱、改革開放先行軍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作為重慶開放最大、最重要的平臺,兩江新區將按照市委決策部署,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五大功能區域建設。
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表示,今年,兩江新區將以“強投資、壯產業、促開放、見成效”為思路,務實推進開發建設。
強投資,就是把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確保201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00億量級;
壯產業,就是做大做強三大支柱產業,緊盯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四大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重大產業布局和集群發展,力爭全年實現工業產值5000億元;
促開放,就是加強金融、保稅、會展、物流、信息等開放功能,進一步夯實開放的通道、功能、環境,力爭在開放的政策體系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見成效,就是加快推進保稅港、江北嘴、悅來、魚復、龍興、水土、果園港、禮嘉等重點片區開發,全面展示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的嶄新形象。
湯宗偉稱,今年兩江新區將特別重視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發揮寸灘港、果園港以及重慶沿江港口的優勢,與其他省市港口間形成互動與合作,以果園港鐵路專用線開通為契機,深入研究對接“渝新歐”鐵路系統方案,最大程度發揮“渝新歐”的大通道優勢。
另外,今年兩江新區還要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及沿海其他地區金融創新舉措,依托江北嘴金融中心,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金融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發展科技金融、貿易金融、消費金融、產業金融,探索開展離岸結算、本外幣跨境投融資等各類金融創新。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