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差距
“家門口”的航班太少
經營一家鞋廠的晉江老板丁總,對于“家門口”的機場總是比較偏愛。但是,他有更多無奈。
“生意上的事,經常要飛來飛去,但是,晉江機場的航班、航線太少,沒辦法的時候,只好到廈門高崎搭飛機。”丁總舉了個例子,同樣是到北京,雖然晉江也有開通航線,但每天的航班很少,寥寥可數,而廈門到北京的航班卻多得多,基本每個時間段都有。
對于 “時間就是商機”的生意人來說,很怕“等航班”,而是希望隨時要走都能走得了。晉江、石獅一帶,像丁總這樣的生意人很多,而住在泉州市區的人,除非晉江機場正好有合適的航班,否則,大多數時候也會選擇到廈門。
沒有機場的煩惱
漳州人老廖,大學畢業后就在廈門工作生活。“我基本是漳州老鄉的廈門接待站站長,要搭飛機出門的,基本會到廈門來。”
事實上,更多漳州人到廈門搭飛機都不找廈門的朋友接送,因為實在有太多直達的車輛。漳州沒機場,這使得兩地間連接機場和車站的車不少,幾乎隨時都有。
盡管如此,不少漳州商人仍覺得異常不便。一位陳姓老板對導報記者說,一座正在迅速發展中的城市,如果沒有機場的確有諸多煩惱。“現在,我如果要組織展銷會,邀請全國各地經銷商過來,都會把地點定在廈門。” 超負荷的容量
廈漳泉地區,一邊是沒有機場、搭飛機不方便的煩惱;另一邊則是機場超負荷容量的困擾。
設計年吞吐量134萬人次的晉江機場,目前已超負荷運轉。由于晉江機場主要客戶是泉州經商老板,多是商貿往來,沒有明顯淡、旺季。
“吞吐量有限,每年泉州地區的航空客運量流失超過300萬人次。”一位業內人士說,因為超負荷,晉江機場沒法增加航班和航線,惡性循環,導致更多客人流失。
他分析,目前晉江機場計劃擴容至400萬人次,但這個規模依然很小。同樣的,廈門高崎機場雖然設計吞吐量有2000萬人次,但撐不了幾年也將飽和。而漳州正在醞釀建設機場,但規模也不會太大。“也就是說,廈漳泉地區迫切需要一個大型的樞紐機場,其余3個機場則可作為支線發展。”
廈門與泉州交界處,規劃建設的翔安國際機場讓很多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