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開通——解開發展思路之“結”。
思路不清,腳步難穩;定位不準,方向難明。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必須通達事理,敬畏科學,在遵循規律中不斷完善科學發展的思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工業和旅游孰輕孰重、旅游城市要不要發展工業,曾是干部群眾熱議的“焦點”,困擾開封發展的“心結”。
經濟力,是城市的硬實力,是城市的根基和支撐;文化力,是城市的軟實力,是城市的文脈和靈魂。開封把增強經濟力、提升文化力作為城市發展的兩塊基石,著力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旅游雙重提升、協調發展,不斷豐富城市內涵和品位,彰顯城市個性和魅力。緊緊圍繞打造國際化旅游城市、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的目標,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開封發展必有成效。
(七)開拓——沖開體制機制之“障”。
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是制約開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最大障礙。開封確立了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妥善安置職工兩條基本原則,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使一大批國有企業通過改制、改組煥發了生機。在此基礎上,開封著力破除各個領域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文化旅游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當前,開封的改革已進入縱深推進階段,涉及的問題更加敏感,觸及的矛盾越來越多。只有以更大的決心改革攻堅,以更大的勇氣破解難題,才能沖開枷鎖,消除弊端。要敢于闖別人沒有涉足的領域,敢于創外地沒有的模式,使改革在體制和機制兩個層面不斷深化。
(八)開放——敞開合作共贏之“門”。
城市有界,市場無疆。開封地處平原農業區,地下沒有任何礦產資源,但山西晉煤來了,河南煤化來了,中平能化來了,三大煤業集團在開封總投資超過二百億元。通過對外開放,開工建設了一批重大項目,國內五百強企業中有15家來汴投資發展,機械設備制造、化工、紡織、食品、醫藥等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汽車、汽車配件、精細化工、新型材料、大型裝備制造、光氣等新興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這說明,破解“錢從哪里來”,對外開放是主途徑。只要全面開放,經濟“洼地”就會變為投資“高地”。當前,對外開放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產業轉移浪潮來勢迅猛,開封更應抓住機遇,強力實施開放引進主戰略。要在“項目”和“招商”兩個關鍵抓手上下功夫、花力氣,努力做好借力發展這篇大文章。
(九)開明——闖開干事創業之“境”。
開明,即通達明智、清醒明白,不頑固、不保守。一個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是轉變領導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做到了開明共享、干事成事,就是發展的理想境界,就會形成強大“氣場”。
近年來,開封在宏觀調控、中觀管理、微觀運作上都在轉變,變得愈來愈加開明。“潑皮”、“牛二”之類的干擾少見了,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濃厚了;推諉、扯皮、“紅眼病”少見了,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增強了;不再抱怨,重實干了;不談排斥,講相容了;不提落后,說趕超了……開明的氣度、包容的胸襟、博納的智慧,將會使開封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發展環境愈來愈優,開放之路越走越寬廣。
(十)“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繁體字的“開”,形如雙手開“門”。對開封來說,這個“門”即為思想解放之門、改革開放之門、發展進步之門。
立足于“開”,就是要有開“封”的勇氣、開通的志氣、開拓的銳氣、開放的豪氣、開明的大氣,緊緊圍繞實現跨越發展、加快開封復興的目標,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大力倡導干成事的作風,自加壓力,不甘落后,一往無前,奮勇爭先。
美麗的汴繡是一針一針繡出來的,開封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干出來的。實現跨越發展,加快開封復興,關鍵在做。只要我們立足于“開”,著眼于“轉”,凝神聚力,務實重干,古老的開封大地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風采!
來源:河南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