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太玉園
停售避“風頭”
位于通州張家灣的太玉園,與昌平小湯山的宏福苑是北京南北最著名的兩大小產權住宅區,這里比宏福苑規模更大,甚至被稱為全國最大“小產權房社區”。
太玉園西區,記者在社區入口附近的公告欄上看到貼滿了房屋出租的信息,上面明顯有撕過一層的痕跡。旁邊的居民告訴記者,撕掉的都是出售信息,前些日子還有。西區唯一的一家中介門店大門緊鎖。當地的居民告訴記者,11月22日之前,這里很熱鬧,但現在謹慎很多,停售避“風頭”。
配套完善的大規模社區暗藏風險
從八通線的最后一站土橋出來,有多路公交車到達太玉園小區,西區里甚至還有直達大北窯的806路公交總站,再加上幼兒園、商業等,太玉園完全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社區,不過,因產權問題,使得這個小區暗藏風險,不少居民對于未來很是忐忑。
寬敞的張采路將太玉園一分為二,形成東西兩區,建筑風格統一。當地的居民告訴記者,“西區比東區早建兩三年,西區主要是當地的居民,東區是后來建的,主要賣給了外地人,整個小區100棟樓左右,住了很多人。”有人的地方生意固然不錯,在太玉園的門口各色的小商小販云集,熱鬧而雜亂。
為了了解情況,記者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西區唯一的一家中介門店,可惜大門緊鎖,記者撥打中介電話,也無人接聽。“這兩天可能不賣了,前幾天我還見他們呢。你看我們小區那墻上,以前亂七八糟的全是出售的信息,現在全沒了,主要是太玉園被點名了,再銷售風險就太大了。”同時,該居民還告訴記者,最好別買這房子,萬一拆了,沒辦法補償,“我們就是村里的人,再拆也應該有補償的,你們外地人可不行。”
公開的數據顯示,太玉園社區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目前已經入住的家庭有上萬戶。王女士就是外地人中的一員,2010年王女士以8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到了一套帶精裝的房源,雖然和商品房相比,房價很有優勢,但王女士告訴記者,其內心忐忑不安,“只能住一天算一天,如果存款多了,就賣掉去買商品房”。
成交隨政策波動
事實上,對于小產權房而言,政策是最大的風險。每次關于小產權房的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市場極大的波動。三中全會之前傳出的“383”改革方案中“已經形成的小產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金,妥善解決問題”,被市場一種聲音解讀為小產權房可能“轉正”的信號,小產權房的成交迅速升溫,價格也水漲船高,當地居民稱,目前的售價已經達到了1萬元/平方米。
據《北京商報》報道,2002年太玉園西區的價格只有1000元/平方米,隨后二手房價格隨北京樓市價格走勢一路攀升,2010年初達到小高峰,每平方米均價9000多元,甚至達到1萬元。然而,2012年9月,國土局公布79個小產權房項目名單,太玉園位列榜中,當年10月,二手房均價便下降到7000元/平方米,下降幅度近3000元/平方米。一個月后,價格降到最低,6000元/平方米左右。直到今年7月,小產權房轉正的熱風刮起,價格便持續回暖,再次達到1萬元/平方米高點。
不過,隨著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發布《關于堅決遏制違法建設、銷售小產權房的緊急通知》,堅決查處“小產權房”在建、在售行為之后,太玉園以停售躲避“風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像太玉園這樣大規模的小產權房社區確實難以清理,不像別墅,拆除很簡單,太玉園住了很多人,未來如何處置尚不可知,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以及“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促使小產權房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