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高技術產業布局
代表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與布局,其先決條件諸如科技人才、信息、基礎設施等均與高速運輸能力密切相關。單純的運輸費用已不是關鍵問題,更重要的是須符合迅速、安全、可靠的基本標準。且不可忽視便捷、舒適的人員交流環境和信息傳遞對于高新技術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由于地理、歷史、觀念尤其是交通條件等因索的影響,使得不同省、地區間的市場要素流動產生壁壘,阻礙了地區優勢的充分發揮,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影響全國范圍內產業結構合理布局尤其是高技術產業的布局。高鐵的發展將以優良的運輸基礎結構、高效的運輸能力,大大抑制這些制約因素的影響力,提升高技術產業布局的靈活性與自如性。
促進服務業發展
第三產業的發展與交通運輸發展關系密切,一定程度上受交通運輸條件的支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通過總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配套服務、人員等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的合理再配置,均以高效優質的運輸服務為前提。
高鐵的發展將增強土地利用的高效性與多元化。高鐵樞紐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焦點,以最少的用地,實現最大的效益。隨著樞紐地區和沿線城市的土地開發趨于平穩,服務設施日漸成熟,逐漸形成的新商業和服務中心,將承接大量人口和服務需求,高鐵時代,第三產業發展勢不可擋。
隨著高鐵風馳電掣的車輪滾滾而來的不僅僅是成千上萬的沿線居民、源源不斷的旅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還有商貿洽談、技術設備、研發資源以及金融等一系列配套服務,從而引發需求群體迅速壯大、消費結構不斷變化、服務水平快速提長,贏取“高鐵經濟”帶來的巨大回報。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高鐵效應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縮短區域間距離來優化資源配置。區際間距離有四種形態,即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心理距離和人文距離。速度、技術與便捷、優質的服務,打破了空間距離,縮短了時間距離,拉近了心理距離,整合了人文距離。淡化了城市間形態邊界,有利于產需銜接和互動,促進有限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等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發展需要。
資源的自然流動方向是從配置水平低的地區流向配置水平高的地區。從這一意義而言,決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并非資源稟賦程度,而是資源配置的效能。現代城際之間經濟的互動效益是一種效率性收益,互動各方獲取效益的大小與其資源配置效率高低成正比。
每個區域都試圖尋求與更大、更高區域之間的整合與協作,激發一地的活力,擴充發展能力,重要途徑是打造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合理的資源流動和配置。現代城區的高度產業聚集以及昂貴地價使很多新型產業向城市邊緣和交通便捷的小城市擴散。高鐵綜合交通樞紐的各節點將借此承接中心城區的服務功能和產業外溢,發揮周邊小城鎮的生產基地和居住聚集地的作用。同時,產業結構變化促使經濟發達的經濟圈對相對滯后的經濟圈形成市場經濟理念的地區擴散,全面提升商品經濟層次和競爭軟實力,在巨大輻射效應推動下,資源流動得以加快,配置趨向科學合理。
同時,高速運輸能力將為國家資源配置調控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基礎保障,強化區域規劃、經濟布局調整、資源調配等領域的靈活性和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