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一次觸動靈魂的精神洗禮
“我是從農村走出的孩子,總以為自己了解農村,但這次駐村看到還有很多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下,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省社科聯干部白云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快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自小就在城里長大的省海洋與漁業廳駐村干部李紅岡,看到村民的生活現狀后,著急上火,不僅自己為村委會捐款1萬元、捐獻5臺電腦,還動員7名戰友給村里捐獻了價值十多萬元的藥品、衣物和體育器材。
“農村是最好的課堂,農民是最好的老師。”這是許多駐村干部半年來的切身感受。
省直機關工委駐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工作隊初到村上,看到村民房前屋后全是細沙,田間地頭的莊稼矮小蔫黃,不禁感嘆“生存環境的惡劣”。后來他們又了解到,老支書董福財30年如一日帶領村民與風沙搏斗,將風沙逼退10多公里后,自己卻被病魔擊倒。董福財的事跡使駐村干部深受震動,半年時間,他們走訪了村屯的每一個家庭,為村里辦了十件實事。工作隊隊長張偉說:“只有與村民打成一片,你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憂所盼。”
了解了農村的實際情況,知道了農民的所思所想,不少駐村干部主動反思。
省民委干部張全說:“駐村工作使我真實體會到農民盼富的愿望、基層干部的艱辛,也增強了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今后一定要把群眾歡迎不歡迎、高興不高興作為定政策、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省婦聯駐北票市泉巨永鄉巴里營村工作隊隊長戴雪梅在《駐村工作日記》中寫道:“一戶戶走下去,炕頭的問候和笑聲拉近了我們和鄉親的距離,分手時那真誠的挽留,雖然都是重復的動作和話語,但每多走一戶都會更自然、更親近、更真誠,我漸漸明白了省里開展駐村工作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