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方法走
1月22日,三個培訓班陸續結束,300多名首期參加培訓的學員,帶著沉甸甸的收獲,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校園。
培訓使學員們的心靈受到震動。
沈陽市和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崔海燕說:“省委黨校教授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講解,在深度上使我達到了通過個人學習很難達到的觸及靈魂深處的思考。”
營口市站前區躍進街道振華社區黨委書記項莉說:“這個培訓班,不僅為我們社區書記送來了方法,送來了智慧,還使我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心中要有黨,心中要有民,心中要有責,心中要有戒’講話的理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必須轉變工作作風,增強為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培訓使學員們加深了對社區工作的認識,責任感顯著增強。
“夯實基層黨建,筑牢社區建設政治支柱;搞好社區教育和社區文化,筑牢社區建設的精神支柱;搞好公益性活動,筑牢社區建設的服務支柱。”總感到理不順工作思路的姜穎在培訓班上找到了社區工作的三個“支柱”。
已在社區工作了18年的孫重燕感到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社區書記職位雖小,但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既關系到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也關系到自身的威信。我們工作的好與壞,上牽涉到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開展,下影響著千家萬戶群眾利益和生活。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阜新市太平區城南街道鑫源社區黨委書記王利萍感慨道:“來到這里培訓,才第一次聽說智慧社區的提法;聽了社區書記張麗萍現身說法的講解,才明白了‘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的道理。”
培訓也讓學員們學會了更先進的理念和工作方法。
“基層黨建工作點多、面廣、量大、線長,抓落實遇到的難題比以往更加復雜。如何才能抓好落實是大家共同思考和關心的問題。此次培訓,幾位老師都觸及了這一問題,為我們指明了思路,即抓落實必須嚴明責任,抓落實必須聚焦問題,抓落實必須跟蹤督查,抓落實必須創新方法。”對搞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凌源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永剛找到了抓手。
阜新市新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玉紅對黨組織書記一職有了新的認識:“在授課中,中組部組織二局的領導提出當好社區書記,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事業心;既要有人情味,又要有原則性;既要有韌勁,又要講方法。我聽后當即反思,這‘四條標準’同樣是各級黨組織書記的標準。”
通過培訓,張英麗也找到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在她的筆記本上,詳細地記下了老師傳授的“秘籍”:處理突發事件要訣:發現要早,決策要準,指揮要靈,控制要穩,效率要高。
梁曉光也從老師那里找到了與居民溝通的“訣竅”:先心情,后事情;先傾聽,后解釋;先溝通,后行動;可失望,不絕望。
學以致用。經過短暫但不尋常的“充電”后,就要重返工作崗位的學員們已經有了新的設想。
王維興已經計劃在社區布點建設黨員學習“微課堂”,讓黨員一出家門,就能找到自我學習和共同學習的地方;通過開展認領“微心愿”活動,把黨員服務的愿望和群眾的實際需求實現“一對一”對接。
沈陽市鐵西區興工街道飛翔路社區黨委書記梁紅艷則打算進一步收集居民的建議,在社區秧歌隊、健身隊里建立黨組織,進一步發揮離退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遼陽市太子河區鐵西街道冶建社區黨委書記吳紅丹準備學習萊茵河畔社區社區法庭、心靈驛站的建設經驗,建設社區法庭,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
……
遼寧社區干部學院的成立,使社區干部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培訓在遼沈大地落地生根。每年4000余名社區干部將從這里汲取營養、增強素質、提升能力,用科學的理論、先進的理念、專業的知識去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建設和管理城市,進一步提升城鄉社區社會治理水平,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