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考慮選取《三字經》
針對近來山東等地教育主管部門下文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一事,《〈弟子規〉新解》編委會的另一位負責人——東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東城區老教師協會會長侯守峰表示,之所以選取《弟子規》,是因為里面的內容符合當今道德規范,而《三字經》因為封建色彩較濃不適合進入課堂,所以從未考慮過。
侯守峰解釋,《弟子規》成書于清朝康熙年間,牢牢扎根于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它所列的行為準則,盡管存有自身產生的時代局限,但總體上,依然符合當今的道德價值取向。作為一本啟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不但從父母、子女、長輩、他人等規范了人際關系的應作應為,也從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和規定。作為一本教育對象是青少年的啟蒙教材,它十分重視從幼年入手,從基礎入手,從人生最基本的關系入手,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入手進行教育。此外,《弟子規》還具備很清晰的層次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基于這四個特點,《弟子規》成為我們編寫國學地方教材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