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降水緣于水汽條件不足近期華北黃淮仍無明顯降水

1月15日,位于河南省溫縣的黃河北岸,因干旱裸露的河床布滿裂縫。新華社發
連續3、4個月滴雨、片雪未現,冬小麥缺水嚴重,人畜飲水出現困難。在貴州、湖南等南方諸省遭遇多輪雨雪冰凍襲擊時,北京、山東、河南、河北等9省市卻是降水持續偏少,旱情迅速發展。據預報,未來10天,華北、黃淮地區仍無明顯降水過程,旱情將持續。氣象專家表示,水汽條件不足是上述地區沒有降水的主要原因。
降水最少破同期紀錄
自去年10月以來,黃淮、華北地區降水異常偏少,多地破同期最少紀錄,氣象干旱嚴重。監測顯示,截至1月17日,北京連續85天無有效降水(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鄭州連續76天無有效降水,濟南連續35天無有效降水,天津和石家莊連續25天無有效降水。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7日期間,北京降水量僅0.01毫米(微量),追平歷史同期最少紀錄;天津降水量1.4毫米,石家莊降水量1.8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三少。
目前,北京、河北、河南等九省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其中,山東、河南等省大部出現中到重旱,河南中部部分地區和山東局地達特旱等級,冬季抗旱形勢嚴峻。
無降水緣于水汽條件不足
在南方連遭雨水侵襲之時,華北、黃淮等地為何卻持續干旱少雨?這樣的天氣是否異常?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解釋說,華北、黃淮地區是季風氣候區,冬季降水少是正常的氣候現象,不過今年相比常年平均來說偏少較多,而且長時間沒有降水,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專家解析說,南方近期降水較多緣于從孟加拉灣過來的西南暖濕氣流輸送了充沛的水汽,而北方兩塊相對多雨的區域——東北和新疆的水汽來源分別為日本海和中亞地區。但是“華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兩邊都挨不著。這些地區在冷空氣入侵時受到西北氣流控制,空氣干燥,水汽條件很差。而影響南方的西南暖濕氣流,勢力還不足以深入到更北的區域。這樣的大氣環流形勢長期維持,導致華北、黃淮地區干旱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