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市內澇逐減 源自20多億元城市排水投入
2003年6月,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南昌,市區內澇嚴重,被稱為“漂在水上的城市”。今年6月14日晚開始,南昌6小時降下31.5毫米暴雨,一些街道路段也出現了內澇,但整個城市“水上漂”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網民“懶漢-810”肯定說:“毋庸置疑,這幾年南昌的主干道的內澇確實有好轉。”
江西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李日龍說,城市排澇規劃建設存在限量,應當允許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時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擴張、人口規模擴大,排水系統的管網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很多城市歷史欠帳嚴重。
而南昌之所以會在幾年內結束“水上漂”,其原因在于2003年以來對城市地下排水系統20多億元“看不見的投入”,南昌市從熱衷于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面子工程”,改為同時投巨資建設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里子”。
——上海:大雨“倒灌”進地鐵
新浪網民“馬志海”在微博上發布的一張上海地鐵“下小雨”的照片被超過1000名網友轉發,他寫道:一場大雨,上海地鐵成了水簾洞,漏得個通透。人類打洞史,千年有沒有?地鐵坑道防水排水技術,百年有沒有?被前人早已解決了的問題復又出現,這算哪門子的“世界性難題”?
對此,記者從負責建設運營上海地鐵的申通地鐵公司了解到,近期上海進入梅雨季節,在暴雨過程中,上海軌道交通部分地勢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現象,其中,一些地勢較低的站點還出現了雨水倒灌進車站的情況,一些正在施工的工地與地鐵設施對接處也出現了漏水,有的車站頂部伸縮縫出現脫落也導致暴雨中漏水,而個別車輛內部漏水的問題則系空調管道阻塞,導致應該排出的水倒灌到車廂內。
目前,經歷了連續暴雨的考驗,上海地鐵開始連續動態關注雨情變化,緊急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和措施,并提升了路網保駕等級。

一輛轎車在武漢的積水路段熄火(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