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勞動合同法執法檢查報告顯示,勞務派遣在部分單位被濫用,派遣工合法權益被損害問題突出。
“據全國總工會對10多個省份的調查結果推算,全國勞務派遣工不少于2000萬。一些行業和用工單位已經把勞務派遣作為主要的用工方式,個別單位甚至達到了90%。”在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周玉清介紹。
此前,國際知名奢侈品牌古馳(Gucci)因涉嫌“加班黑幕”及“虐待員工”遭遇調查,勞務派遣也成了廠方逃避責任的擋箭牌。
怎樣遏制勞務派遣亂象,一時間成為熱議的話題。
勞務派遣被嚴重濫用
有的單位派遣工占到90%,很多在主要或長期性崗位上工作
“有一份材料顯示,廣東省金融系統57.4%的勞務派遣工從事主業崗位。某國有銀行廣州15家分支行當中有2900名勞務派遣工在一線柜臺工作,占其員工的91.5%。”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胡彥林表示。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但是在現實中,這一條款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得到執行。
在“古馳事件”中,不少離職員工也表示,深圳古馳店鋪大部分員工簽訂的合同期限至少在兩年,“我們的崗位無論怎么看,都很難用臨時性、輔助性來形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斯喜曾參加兩個省的勞動合同法執法檢查。他說,從檢查的情況看,勞務派遣工使用過濫的現象表現得比較突出,“許多勞務派遣工的使用都不符合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要求,很多都在主要或長期性的崗位上”。
派遣程序人為復雜化
鉆政策空子,阻礙調查監管,減少甚至逃避繳納參保費用
調查表明,古馳的深圳品牌店建立了一套復雜的勞動用工制度。據深圳羅湖區人力資源局法制科科長馬鐸介紹,深圳的古馳店鋪員工雖然歸屬古馳管理,但與這些古馳員工簽訂工作合同的,又是深圳市南山區一家名為南油外服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企業。
“換句話說,這些員工簽署的都是勞務派遣合同。我們發現,員工在簽約后,首先被‘派遣’到古馳上海總部,然后再‘派遣’回深圳工作。因此,當我們需要就發生在深圳的勞資糾紛進行調查取證時,所有的調查就變成了異地調查。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調查取證會遇到很大阻力和困難。”馬鐸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而這又進一步引發了同工不同酬現象的普遍存在。“某省的通信、電力、金融行業中,勞務派遣人員的工資只相當于正式員工的38%。同時,勞務派遣工無法正常享受社會保險。現在我國的各項社會保險還沒有完全實現全國統籌,各地繳費的基數、費率等也存在差距,一些勞務派遣單位就鉆空子。”胡彥林說,“如廣東省的一些勞務派遣公司在廣州、深圳等地招收并派遣職工,卻通過其在廣東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甚至到江西、廣西等外省區設立的分支機構與派遣工簽訂勞動合同,并為其在當地參保,以此來減少參保的費用。也有的單位就干脆不給派遣工繳納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