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
媽媽對孩子愛有多深?
下午最后一節課,開班會。黑板上,羅老師用紅色粉筆書寫著“感恩”兩個大字。
教室里,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
羅老師剛就前日教室內發生的小事說了幾句話,就有好幾個孩子接嘴,“你說的是肖淑丹?!边@幾個孩子說,這件事是前晚父母轉告的,有的孩子說自己在班級QQ群里看見了大人們的議論。
羅老師拿起報紙,讀了一段,有孩子竊竊私語:“我都想哭了?!绷_老師請孩子們發言,“你們說說看,為什么這兩個小朋友要把雞腿留給媽媽?”學生王浩舟說:媽媽上班很辛苦,掙了那么多錢,全都拿給她上學。又問:“媽媽對孩子有多愛?”學生王軒逸回答:愛得深不見底了。隨后,班會在大合唱《感恩的心》中結束。
羅馨說,每周星期三最后一節課都是班會。前日,發生了這件事后,在班級家長QQ群里引起熱議,一個在國外上班的孩子家長感觸頗多,他在群里反問,“為何我家的妹妹就沒給我帶個東西回來吃呢?”并提議,羅老師召開以此為主題的班會,讓孩子們各抒己見,讓更多孩子受到教育?!拔医邮芰怂慕ㄗh,雖然這次有些倉促。”羅馨說。
教育專家
感恩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吳定初認為,肖淑丹給母親帶雞腿回家,肖媽媽并沒太感動,孩子類似舉動較多,在父母看來,只是一件平常事。而另一方面,這個小事,又感動了不少人,因為家境不太好的人互相關心和照顧,在外人看來,更容易體現出來,有“小事不小,震撼力量大”的作用。
在他看來,經濟條件不太寬裕家庭成員愛的方式“雪中送炭”的意味更重,而富人愛的方式“錦上添花”的色彩更濃?!斑@兩種,我們都要鼓勵?!眳嵌ǔ跽f,不過,他更贊成后者向前者學習。
吳定初還說,這件事感動這么多人,還折射出了在關于親情、慈愛這方面的教育有些缺乏。雖然學校也在倡導,提出在
母親節給母親洗腳、買禮物等要求,但這些更多是一種形式,甚至會起到“是不是只有節日這一天才這樣做?”的暗示。
吳定初提倡廣大家長向肖淑丹的父母學習,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同時,他也希望別的老師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向羅馨老師學習,多給孩子們正確引導。
博友曬孝順往事
家住回龍觀_x6p:我小時候也做過這事。在外面得了一顆糖,舍不得吃,拿回來給媽媽,媽媽咬下一半,另一半放我嘴里。
@袁朝軍:很久以前,農村里有一臺收音機很奢侈。我5歲那年的一天,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開始播送,我突然把收音機關了。娘問為什么?我說,俺不舍得聽,留給在地里干活的爹哩。爹很感動。從代銷點上給我買來一包帶芝麻的糖。從此,我苦澀的童年中有了些許的甜味。
@Stoteddy:轉發微博: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好吃的要一家人一起吃才是好吃的。記得最清楚的是一顆巧克力三個人一起吃。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