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
賬號眾多讓監管形同虛設,高額利潤讓商家放手一搏
不同于和大企業合作的專業營銷平臺,微博營銷的產業鏈條由于規模小,又錯綜復雜,整個過程缺少監管。當商家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做出一條廣告時,虛假廣告無孔不入也就在所難免。
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經超看來,“微博的傳播是人際間的鏈條。過去的受眾依靠新媒體成了‘自媒體’,為微博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互信度。”
當微博用戶本身成了廣告發布者,本就不給力的微博監管更是形同虛設。無論是行政部門的常態化監管,還是部委聯合治理的“運動式打擊”,都很難有效抑制層出不窮的微博營銷衍生出的虛假廣告。陳經超認為,就微博影響而言,“小號”起著更大的作用,而這些群體很難一一顧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法律規定,如果網絡服務提供商預見到將會產生虛假廣告,能夠采取技術避免的,應當阻止其傳播,否則網絡服務商應與信息制作者共同擔責。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是很難界定的,而且從技術和商業成本的角度考慮都不太可能。
從源頭上來說,廣告以鏈接的形式與其他C2C、B2C網站連結,微博也只是廣告傳播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新浪微博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有專門團隊會對大量發布淘寶鏈接的用戶進行監測。但目前微博上的虛假廣告是間歇性出現,依靠短時間火爆獲利。據了解,有長期賣仿貨的小團隊,通過微博一天可以出200單鞋子,每單仿貨的利潤在100元左右,而微博推廣的成本只要幾百元,如此高的利潤讓商家“放手一搏”。
新浪目前已經采取積極措施,制定微博社區公約,為用戶提供舉報途徑。另有媒體報道,新浪微博為防止草根大號的廣告分割其自身的商業利益,開始對草根大號實施嚴格的管制措施。“冷笑話精選”正從巔峰時期每天三四十條廣告微博,遞減至每天只有七八條。
“虛假廣告的治理除了依靠政府和企業自身,網民也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匡文波說。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