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上過臺嗎?怕不怕?”弟弟問。“聲音會發抖!”姐姐答。“切!沒那么夸張吧?!”小中轉身又進了自己的房間,嘴里念叨著“各位同學好……謝謝各位老師”……
此時的小惠全然不知小中的計劃。她是家中老大,年長弟弟6歲。在她眼里,小中不僅一直是個小孩,還是個“超級乖”的小孩。他放學沒晚歸過,打電腦游戲說戒就戒,周末總是陪伴家人,寫作業更是從不要人催。
小中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一邊琢磨著措辭,一邊在手機上寫下一段話。開頭是:“在這里,我還想說,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女孩就要敢拼,敢為她和你的未來而拼。”
差不多200字,他掂量了好幾個鐘頭。下午4點,他帶著兩份電子講稿下樓,走進打印店,打了兩頁紙。一頁是老師的意思,一頁是他自己的意思。
小中記得,屬于自己的那一頁“正好作文紙大小,墨跡清晰”。他盯著看了一遍,“感覺挺爽的”。走出打印店,他又注意到,“那天還真是很晴朗”。
回到家的時候,小中把兩頁紙緊緊捏在手里。當然,他并沒有忘記,把“感恩”壓在“責任”上面,這樣,便沒人能注意到。
“表白挺牛的”
4月8日早上8點,小中穿過人群來到操場。他站在離主席臺很近的地方準備著,和所有人一起唱著國歌,看國旗升起。原本他很緊張,上學路上“連公交車擠不擠都感覺不到了”,但當升旗儀式結束,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時,他反倒不怕了。
白球鞋在臺階上跑了三步,小中邁上主席臺。他來不及回憶姐姐傳授的經驗,來不及拉一拉校服的衣角。他只是半低著頭,盯著自己的講稿,用余光瞟到操場上的老師、同學。“黑壓壓的頭頂,白生生的臉”,足足有1600多人。
小中想說點什么活躍一下氣氛,“就像美國總統拉票那樣”。但當他站在話筒前,才發現“氣氛太安靜、太嚴肅了”。一秒鐘以內,他決定砍掉那句調侃的玩笑話,直接開始演講。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小中開始朗誦講稿。聽見從大廣播里傳出自己的聲音,他覺得很有趣。他一邊讀,一邊盡情體驗這第一次演講,發覺自己的心跳似乎毫無變化,呼吸卻極其費力。
如果小中只是念完了第一張紙上的文字就轉身離開,那么,那一天只會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星期一。他的肚子里裝著母親準備的火腿雞蛋,他在公交車上被擠來擠去,他坐在教室里上課,作為物理科代表,他還需要收發作業。
然而,兩分鐘之后,這個星期一變得再也不一樣了。“因為漫長人生路上,我并不孤獨。”小中念完了第一張講稿的最后一句。他并沒有說出那句不知練了多少遍的“謝謝各位”,而是接著說了下去。
在假期里,為了能做到脫稿,他一直在背誦自己的“兩百字”。然而此時,他的頭腦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