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但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高檔會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民眾能看到的只是高級轎車進進出出,卻無從知曉里面的人干了些什么。”據(jù)董佳音透露,私人會所一般都很低調(diào),門口不掛招牌,特意避開公眾視線。現(xiàn)在很多會所最大的王牌就是強調(diào)私密性,所以也就有了很多在其他服務行業(yè)看來屬于不劃算的規(guī)定。比如曾經(jīng)被媒體報道過的——不同時接待兩撥客人;不記客人的名字,不向客人提任何問題等。一些高級會所還會很貼心地用特制的罩子將會員的車牌蓋起來。
“刷臉”認證認人不認卡
在一片叫好聲中,對于此次清退會員卡的反腐效果,仍有很多擔憂之聲。
“一些會所的會員卡是不記名的。而且,在會所中,有很多根本不是以官員的名字進行登記的,有些是一些富豪直接把會員卡放在會所,然后由與之相關系的官員進行消費。比如說美容會員卡,就有不同種的優(yōu)惠措施,價值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再加上此類卡多屬于聯(lián)名使用的‘空卡’就更加‘安全’,使用者只需知道卡號,就可以簽單消費,查起來難度也很大。”說著,董佳音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手里留存的北京某會所的會員卡章程,在總則下明確寫著“本章程中的持卡人包括會員卡的登記申請人和因會員卡轉租或者贈予而實際使用會員卡的實際持卡人”。
“還有的根本沒有任何憑證,也不需要名字,完全靠會所工作人員對賓客進行‘刷臉’認證,也就是說,貴賓的臉就是會員卡。”董佳音說。
“其實現(xiàn)在能稱得上真正的高級會所的場地,屬于‘認人不認卡’的。”董佳音說。
“此類高級會所之所以會有高額金額作為支撐的‘準入門檻’,服務一定是到位的,要不然就沒有市場了。要求官員清退會員卡是好事,但關鍵在于如何具體實施,否則還是走個過場,一陣風后又卷土重來。”擔任某會所會籍經(jīng)理數(shù)年的劉小姐也向記者表示,“清理會員卡的難度在于高級會員消費并不需要實物卡,認人不認卡,表面上退了實物卡,報出名字或者人家還認識那張臉也是可以繼續(xù)會員消費的。對于認卡不認人的會員,就更不必退了,反正誰也不知道卡主。即使沒有了會員卡,驗證指紋等等手段也是可以的。”
“即使是針對會員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清退和治理,但是要想治理所謂的會所腐敗,確是有點難。”據(jù)劉小姐介紹,目前會所分為幾類,有的以營利為目的,收取會員費或服務費等,否則不能生存;有的會所不收費,只能以贊助費的方式生存。
“目前針對會員卡發(fā)放的數(shù)額也存在管理問題,很可能涉及金融監(jiān)管和金融犯罪問題。”同時在一家高爾夫球會所擔任法律顧問的朱律師告訴記者,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工商管理總局聯(lián)合頒發(fā)的會員卡管理試行辦法第一條與第四條就規(guī)定,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審批會員卡的發(fā)行,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會員卡發(fā)行、轉讓及相關活動進行管理。
“由于《中國人民銀行法》的修改和中國人民銀行職能的調(diào)整,上述辦法已于2007年被宣布廢止,我國目前對會員卡的監(jiān)管處于法律的真空地帶。”朱律師說。
“各類會所的監(jiān)管目前在我國也處于空白,應由哪個部門來直接管理,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工商部門、民政部門、公安部門等都可以對會所進行監(jiān)管,但問題是可能管理都不到位。因為,不進行商業(yè)登記,工商管不了;不進行社會組織登記,民政部門管不了。會所如涉及違法活動,公安部門才能管理。”劉小姐坦言。
面對“刷臉”消費認證等問題,莫紀宏認為,“刷臉”進入的,可以采取有效監(jiān)控措施,當然還可以依靠技術監(jiān)督手段來加以控制。在清退會員卡的過程中,對那些違規(guī)行為要嚴肅處理,才能產(chǎn)生震懾力。
本報記者趙麗 本報實習生邱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