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農加速淘汰奶牛
不少奶農告訴記者,今年疫病較重嚴重影響了養殖效益,虧損兩三萬元算是少的。由于奶牛打針吃藥期間所產牛奶品質不達標,只能都拿去喂豬澆地,必須等奶牛治好病、奶里沒有藥殘了才能出售。“以前整個奶牛養殖小區一天能賣3.5噸牛奶,今年因為疫病,好長一段時間里一天就賣1.5噸,連成本都賺不回來,這奶牛沒法養了。”田文凱說。
除了疫病影響,牛肉價格高企也讓不少奶農加速淘汰奶牛。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今年牛肉價格比去年上漲了近30%,賣牛奶又賺不到錢,所以奶農將奶牛提前淘汰、催肥出欄的現象增加,6-8月國內奶牛存欄量同比減少10%-15%。
記者了解到,近期不僅奶牛存欄量少了,連單頭奶牛的產奶量也大幅下滑。“奶牛是‘怕熱不怕冷’,今年夏天又熱又濕,是最不利于奶牛產奶的。”濟南佳寶乳業有限公司副總裁聶克平告訴記者,4-20攝氏度是奶牛產奶量較高的溫度,今年入夏以來的連續高溫,已經讓奶牛產奶量減少了30%以上。
山東一些規模較大乳制品企業普遍反映,近期牛奶收購量急劇減少,甚至下降到不足原來一半。“原來我們一天從奶牛小區、養殖戶那兒能收160噸-170噸,現在只能收到60噸-70噸。”濟南一家大型乳制品企業負責人說。
復原乳或將“重出江湖”
多位專家指出,近期奶源持續緊張,一些企業收購不到足夠的生鮮乳卻又想維持正常的產量,可能會暗中用復原乳代替生鮮乳來生產液態奶。雖然復原乳并無害處,但營養成分與生鮮乳差別較大,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記者了解到,復原乳又稱“還原乳”或“還原奶”,是指把牛奶濃縮、干燥成為濃縮乳或乳粉,再添加適量水,制成與原乳中水、固體物比例相當的乳液。通俗地講,復原乳就是用奶粉勾兌還原而成的牛奶。與生鮮乳相比,復原乳由于經過多次高溫處理,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有流失。
“由于和生鮮乳營養方面有較大差別,有關部門還是要加強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知名乳業研究員宋亮等多位專家認為,在當前奶源緊張的情況下,復原乳的使用范圍和用量都將提升,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加強監管,促使相關企業在產品顯著位置標識是否使用復原乳、使用復原乳的比例等信息,讓消費者在選購乳制品是能“明明白白消費”。
秦貞福則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盡快擴大生鮮乳供給。發展壯大奶牛養殖是穩定我國乳業的基礎,有關部門要通過加大對大型擠奶廳、奶牛福利場所等標準化建設的投入,組織奶農積極投入合作社養殖,進一步提高國內奶牛規模化養殖程度,從而穩定和擴大牛奶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