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結論
亞硝酸鹽未超標
其他樣品的實驗方法與之相同,待整個實驗結束后,得出的結論如下:
芹菜在炒菜后1小時、6小時、20小時的亞硝酸鹽濃度,常溫狀態下分別為0.09毫克/千克,0.15毫克/千克,0.26毫克/千克;在4℃冷藏狀態下分別為0.09毫克/千克、0.13毫克/千克、0.22毫克/千克。
菠菜在炒菜后1小時、6小時、20小時的亞硝酸鹽濃度,常溫狀態下為0.18毫克/千克、0.24毫克/千克、0.58毫克/千克;在4℃冷藏狀態下分別為0.18毫克/千克、0.2毫克/千克、0.4毫克/千克。
小白菜炒肉在炒菜后1小時、6小時、20小時的亞硝酸鹽濃度,常溫狀態下分別為0.13毫克/千克、0.24毫克/千克、0.36毫克/千克;在4℃冷藏狀態下分別為0.13毫克/千克、0.18毫克/千克、0.28毫克/千克。
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延長,在常溫儲存及冷藏儲存條件下,亞硝酸鹽濃度均呈增加趨勢,其中,冷藏產生的亞硝酸鹽濃度低于常溫保存。
從實驗數據中不難發現,隔夜樣品中,亞硝酸鹽濃度確實普遍比剛出鍋時高出一倍以上。但食用菜品中含有多少亞硝酸鹽算是有害,目前我國尚無定論。原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5年發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可作為參考,它規定了食品在生產、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直至食用過程中部分污染物的限量指標,其中,食品中亞硝酸鹽的最大濃度為:蔬菜4毫克/千克,肉類3毫克/千克。
因此,三種菜在放置20小時后,無論常溫還是冷藏,亞硝酸鹽濃度雖均有增加,但都遠未超過國家標準。
專家提醒
剩菜應冷藏快吃
亞硝酸鹽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含量一直是世界各國食物安全性的檢測標準之一。亞硝酸鹽對人體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現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亞硝酸鹽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與食品中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反應,生成N-亞硝基化合物。動物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N-亞硝基化合物對人類有致癌的危險性,特別在肝癌、鼻咽癌、食道癌及胃癌的發生上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亞硝胺會引起DNA烷化,因此除了可能導致癌癥外,也具有致畸性。如果母體長期食用高硝酸鹽的食物,就有可能會導致細胞突變或是通過胎盤傳送亞硝胺來影響胎兒,最終導致胎兒畸形。
綦菁華介紹,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只有大劑量攝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才會對人體有危害。她特別提醒,雖然實驗證明隔一夜后菜中的亞硝酸鹽并未超標,但仍建議市民盡可能食用新鮮蔬菜,即使隔夜的剩菜舍不得扔,也盡可能放入冰箱冷藏,并盡快吃完。畢竟,無論常溫還是冷藏,亞硝酸鹽的濃度均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記者賈曉燕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