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明解釋說,如果票價是基于里程的調整,這對于住在六環外公租房的居民來說,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政府需要對這部分人群有補貼;假如說住在五環內的公租房,但該區域公交并不發達,那么政府需要拿出補貼,定向補貼該區域的公共交通運行。
此外,徐康明也建議,可以仿照國外一些城市為了鼓勵錯峰出行,采取了正常票價基礎上,在非高峰時段降低票價或者免費的方式。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陳琳
國內外城市地鐵票價
倫敦:高峰時段提高票價,日票(一天任何時段都可用)約合人民幣87元。
莫斯科:單程“四合一”票價約合人民幣5.54元。
華盛頓:非高峰時段單程起價1.7美元(約合人民幣10.74元),高峰時段漲0.4美元,高峰中的高峰時段漲0.6美元。
天津:分段計價,5站以內(含5站)2元,5站以上10站以下(含10站)票價3元;,10站以上16站以下(含16站)票價4元;,16站以上5元。
上海:6公里以內3元,6-16公里4元,16公里以上每10公里加收1元。
成都:起價2元(6站),6-10站3元,11-16站4元,16-24站5元。
廣州:4公里以內2元,4-12公里每遞增4公里加1元,12-24公里每遞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上每遞增8公里加1元。
深圳:最低票價2元,每超過4站加1元。
香港:分段計價,最低4港元,最高46港元。
■新聞背景
地鐵三次調價 客流均受影響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自1971年第一條線路試運營開始,北京地鐵票價經歷多次調整,每次年客流量都會受影響。
據北京地鐵公司介紹,1991年票價漲至0.5元后,年客流量下降了1000萬人次。
1995年,北京地鐵客流達到5.58億人次的歷史新高,當時上地鐵得有人推。1996年1月1日,北京地鐵普票從0.5元調至2元。“調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地鐵客流量大增,調價就是想拉低地鐵客流,減少對運營安全的沖擊。”調價后,年客流量下降至4.44億人次。
2000年,票價漲至3元后,年客流量又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