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細化奶源要求
提高原料輔料質量安全
新版細則將國辦相關文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須具備自建自控奶源”等要求進行細化,提高原輔料的質量安全和采購管理要求。要求主要原料為生牛乳的企業,其生牛乳應全部來自企業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并逐步做到生牛乳來自企業全資或控股建設的養殖場;主要原料為全脂、脫脂乳粉的企業,應對其原料質量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建立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定期進行審核評估。
4生產環境提升
乳粉需達藥品生產環境
新版細則嚴格生產環境要求,提高生產設備的空氣質量要求,以及清潔作業區動態微生物控制、壓差、換氣次數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清潔作業區需達到藥品生產企業相應級別標準。
5責任落實到人
借鑒藥品質量授權人制
新版細則借鑒了藥品生產企業實行的藥品質量授權人制度,明確要求質量安全授權人承擔產品放行的責任,確保每批已放行的產品的生產、檢驗均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在產品放行前,質量安全授權人必須出具產品放行審核記錄。
6完善信息記錄
企業產品各環節可追溯
新版細則要求,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的關鍵工序或關鍵點形成的信息建立電子信息記錄系統。消費者應能夠從企業網站查詢到標簽、外包裝、質量標準、出廠檢驗報告等信息。企業要確保對產品從原料采購到最終產品及產品銷售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專家說法】
部分中小企業將被淘汰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新細則對奶粉原料的質量安全確實起到嚴格控制的目的,尤其是細則規定的“對使用基粉添加部分配料干混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其基粉不是企業內部工廠提供的,不予生產許可審查”,也將杜絕貼牌生產現象。
王丁棉認為,像惠氏、多美滋等在中國國內設有生產工廠的洋品牌會受到此次新細則的影響。“這些在華設廠的洋品牌,很多采用的是干濕法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很多洋品牌是在國外完成基粉和乳清粉等原料的混合,大概是個半成品進口到中國,然后在國內再添加一些營養物質,再進行液態化調勻混合,最后噴粉,然后在國內工廠完成分裝。但按新細則,這些企業將做出重大調整,比如只能從國外進口各種原材料,然后在國內同一工廠完成配方奶粉的生產過程。
“對于這些大企業來說,其實也沒多大影響,增加硬件設備就可達到細則要求”,王丁棉表示。
“國內一些中小企業則面臨很大的壓力”,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奶類分析師宋亮認為,國內奶粉生產企業面臨很大的整改壓力,需要資金采購設備。同時,奶粉企業還必須有自建自控的奶源,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們要么拿出大量的資金收購奶源,要么就是被收購而退出市場。另外要求奶粉生產企業按照藥品生產管理,預計全國128家奶粉企業將有1/3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