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不利
對李完彬來說,200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
那一年,聽說英國人李愛德重走過一次二萬五千里長征。“一個外國人都能走,我為什么不能走呢?”加上他準備讓兒子參軍,原是跆拳道教練的他決定帶上兒子重走長征路,希望在行走過程中,讓兒子得到鍛煉,于是當年10月,李完彬找了兩個朋友開一輛吉普車,從延吉到長征出發地江西瑞金。
可是出師不利。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年10月10日凌晨的那場車禍。在河南安陽境內的高速路上,吉普車與一輛卡車追尾,吉普前半部分鉆進了卡車底部。司機也是李的朋友當場死亡,李完彬的臉上縫了6針,幸運的是他18歲的兒子李輝沒有受傷。
申香子本就反對他帶著兒子重走長征,出事后打電話要求其把兒子帶回去。“不理解,甚至有點恨他這么做。”申香子說。
帶著對朋友的愧疚,“還有很復雜的感情,”李完彬說,他們還是走下去了。
經歷兇險
當年,時任《新鄉日報》記者的王高峰,也在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而重走長征路,路上與李完彬父子相遇。在王高峰看來,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真正體會長征的意義與路途的兇險。
“我都給兒子交代過遺言。”李完彬說。那是在2004年12月4日,李完彬父子與王高峰一起走到了廣西境內的老山界,這座山是紅軍在長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海拔3000米。
一行人爬到半山腰時,遇到幾十米深的懸崖,旁邊只有一條小路,一個人勉強能走,但馬很難過去。
可沒有馬很多行李就無法帶,李完彬決定騎著馬跳過去。“我已經做好了與馬共存亡的準備,就跟兒子說,我死了他要繼續走下去。”
馬跳躍的過程中,李完彬跳下去雙手攀住峭壁,但馬只有兩條前腿扒住了石頭,身子卻在空中懸著。
“最終我們幾個人把馬拽上來了。”李完彬說,可是這匹馬還是在2005年1月渡赤水河時淹死了。那是長征路上損失的第一匹馬,李完彬的兒子李輝,眼睜睜看著河水吞噬了陪伴自己兩個多月的生命,“都嚇蒙了”。
不過此次兇險與后來的經歷相比,并不算什么。走到四川松潘草原的毛爾蓋時,李完彬還陷進過沼澤地里。之后,還遇到過野蜂圍困,經歷過山體滑坡……
第一次長征,用了370多天,他的兒子比出發時瘦了近40斤。
收獲感動
在走完第一次長征路(紅一方面軍)后,李完彬又走了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以及紅二十五軍的長征路線。截至現在,已經徒步走了約3萬公里。
在行走的過程中,李完彬說自己遇到很多令人感動的事兒。
2006年開始第三次長征路時,走到河南省盧氏縣官坡鎮,李完彬在一個齊姓農家安頓下來準備休息時,發現周圍沒有草地,就走出村莊給馬找食料。齊老漢說:“我這里有草,你累了,休息吧。”就牽著馬走了出去。
可過了一會兒李完彬才發現,齊老漢正牽著馬啃食自家麥地,已經吃了很大一片麥苗。
李完彬既感動又過意不去,要給老人錢作為賠償。可是老人說:“我時常聽父親說起當年紅二十五軍在我家住過的情景,今天你能在我家住,我非常高興,吃這點麥子算什么!”
索南加措就是他在長征路上認識的。當年,李完彬的馬受傷了,他就把馬送給索南加措。等第二年李完彬再次走到這兒時,發現索南加措一直在給他留著這匹馬,曾經有人出5000元錢索南加措都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