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繩上的魂》正在西藏熱拍
劇組正在準備
近日,張楊導演新片《皮繩上的魂》在西藏向媒體開放探班,這部電影在長達一年的拍攝期里,專場9個藏族地區。該片投資人,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表示,該片將試水文藝片發行新模式。
探班:遭遇暴風雪
該片由扎西達娃的小說《系在皮繩扣上的魂》改編。探班第一天,該片在林芝拍攝,拍攝的是小女孩從山路上跌落山谷的戲。探班第二天,拍攝地就出現了暴風雪,劇組也不得不暫停拍攝。
張楊說,《皮繩上的魂》這部電影拍攝難度很大,一方面海拔都很高,這就對劇組所有人都提出了挑戰,曾經有幾位武行因為高原反應太嚴重就離開了劇組,不過整個劇組拍攝期間都沒出現過意外。另一方面,拍攝時間長達一年,專場9個藏族地區,很多地方機動車無法通行,劇組工作人員只能扛著機器前進。
而張楊對電影的“苛刻”要求無疑又讓這部電影的拍攝難度加大了。在探班當天,同一場戲就拍攝了十幾次,很多時候是在“等云到”,高原地區云彩變化很快,經常拍到半途,光就對不上了。
投資人:試水藝術片發行新可能
這部電影與該片投資人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此前投資的作品不太一樣,他之前投資《小時代》,在商業上非常成功,而《皮繩上的魂》看上去商業元素則不那么完備。
《皮繩上的魂》是一部全藏語對白的電影,演員也都是當地藏民,電影改編的原小說還有豐富的魔幻色彩。
李力說,他希望用全新的做法來營銷藝術片。如何創新?他希望能結合更多院線和發行公司的資源,以跨行業合作的方式讓影片可以觸及更廣闊的目標人群。
他說,《皮繩上的魂》將會吃透精準的觀眾人群,可能以“在一二線城市里,每個城市選取20家重點影院長期放映”的方式來做發行。他強調:“有效資源方的整合對一部電影至關重要。”
李力認為,作品范疇的影片在電影市場萬萬不能缺失,投資的一大標準就在于是否一個作品是創新的,而《皮繩上的魂》的天花板很高。
張楊指揮
張楊指導演員
張楊:回到創作的初衷上去
張楊說,《皮繩上的魂》是一個回歸。
雖然在張楊那一代導演里,張楊已經是非常親民的一位導演了,但他自己卻覺得越來越看不懂這個市場了。張楊用他自己最近的三部電影舉例說,《葉落歸根》、《飛越老人院》和《無人駕駛》,這三部電影都是試圖為市場服務的,但最后的結果,在藝術和市場兩方面都打了折扣,都不盡如人意。
張楊覺得,不能再這樣拍下去,一定要回到電影本身去。西藏是張楊從大學期間就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地方。他的朋友杜家毅打算拍《轉山》時,他還給他提供了很多建議。當張楊自己覺得在拍片上遇到了瓶頸時,他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去西藏拍一部電影。
在西藏拍了一年電影的張楊臉上有非常明顯的高原紅,配上身上那件穿了一年的皮夾克和看上去幾個月沒洗的頭發,他看上去就象是一個地道的藏民。
李力感嘆說:“在這種浮躁的環境中,這么成名的導演愿意用生命做一部片子。電影是從導演的心里長出來的,難能可貴。”
原標題:張楊新片西藏熱拍 試圖開創文藝片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