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聯因素學
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特別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緊緊貼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于牙面而且可以 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蝕牙齒使之脫礦并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目前公認的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其它還包括放線菌屬乳桿菌等
細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滯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產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質另一方面產酸使牙齒脫礦菌斑的組成比較復雜除大量細菌外還有糖蛋白酶等物質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并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所產的有機酸有利于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于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積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
(2)涎液在正常情況下涎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機械清洗作用減少細菌的積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著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鹽類等物質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過所含鈣磷氟等增強牙齒抗酸能力減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干癥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牙齲;另一方面當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鹽含量減少時也有利于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系如牙齒的窩溝處和礦化不良的牙較易患齲而礦化程度較好組織內含氟量適當的牙抗齲力較強;另方面牙齒的結構與機體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在發育中不僅影響到牙齒的發育和結構而且對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組成也有很大影響因而也是齲病發生中的重要環節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壞所以時間因素在齲病發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齲病的危害性
(1)經常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癥,嚴重時局部腫脹;如膿液和細菌被吸收,可引起敗血癥或菌血癥。
(2)壞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腸道負擔。
(3)對于老年人來說,嚴重齲壞可造成大部分牙齒缺失或全部缺失,加重了老年人的胃腸負擔,不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兒童齲齒的8大危害性
1.牙體缺損,涉及多個乳磨牙時可降低咀嚼功能。
2.齲洞內食物殘渣滯留,細菌聚集,使口腔衛生惡化,影響恒牙發生齲患。
3.乳牙根尖周炎影響繼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質發育障礙及正常萌出。
4.乳牙因齲早失,造成恒牙間隙縮小,因間隙不足發生位置異常。
5.乳牙齲壞破損的牙冠易損傷局部的口腔粘膜組織。
6.乳牙齲壞嚴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響兒童的營養攝入,對頜面 部和全身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7.乳牙齲病發展為根尖周病可作為病灶牙使機體的其他組織發生病灶感染。
8.影響美觀和正確發音,還會給兒童心理造成一定影響。
流行病學
齲齒是小兒常見的多發病,乳牙患齲率高峰約在5歲左右,恒牙患齲率約在15歲左右。根據上海市1981年調查材料,在15059名幼兒圓兒童和中小學學生中乳牙患齲人數為8523人,乳牙患齲率為56.62%。4歲時患齲率達65.92%,9歲為83.57%。
據1983年北京地區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城郊區7歲兒童恒牙患齲率平均為48.88%,12歲為67.29%,17歲為73.61%。一般農村較城市人口恒牙患齲為低。資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齲率平均為63.65%,平均齲牙數為1.67顆;農業人口患齲率為55.67%,平均齲牙數1.27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有別,患齲情況也有差別。因此,防齲工作應從牙齒一萌出就開始。
臨床表現
齲齒最容易發生在磨牙和雙尖牙的咬面小窩、裂溝中,以及相鄰牙齒的接觸面。前者稱為窩溝齲,后者稱為鄰面齲。兒童發生在牙頸部的齲齒極少,只在嚴重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體質極度虛弱時才可見到。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臨床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內,初期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癥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形成牙本質淺層齲洞。病兒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癥狀立即消失。這是在為牙本質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一敗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續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
深齲未經治療,則牙髓繼發感染或牙髓壞死。細菌可以通過牙根達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圍炎癥。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壞或只留殘根時,應將其拔除。
預防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采用相應措施。
茶水中含有豐富的氟和茶多酚成分具有明顯的防齲齒的功效。因此,除養成喝茶的好習慣以外,最好還在飯后用茶水漱口以保護口腔衛生。另外,茶葉中的糖、果膠等成分與唾液在發生化學反應滋潤了口腔的同時,還增強了口腔的自凈能力。
1.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小兒可由家長用柔軟毛巾或絨布擦洗牙齒。幼兒3歲以后就可以開始學習刷牙。盡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飯后漱口。睡前刷牙更重要,因為夜間間隔時間長,細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順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還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這樣就可把牙縫和各個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刷洗干凈,刷牙后要漱口。不要橫刷,橫刷容易損傷牙齦,也刷不凈牙縫里的殘渣。1975年衛生部、輕工業部和商業部曾共同召開全國牙刷會議,制訂了“保健牙刷暫行規格”。1989年衛生部又召開了全國衛生標準技術委員會,由牙刷分會委員會對“暫行規格”。幼兒的牙刷標準毛束不超過兩排,每排5~6束,毛質要軟,小學生使用的牙刷毛不不超過三排,每排6~7束。又制定了中學生牙刷標準,以備成人牙刷作為參考。
應該注意兒童的飲食習慣,按時增加各種輔食,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摩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摩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得。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要重視母乳喂養嬰兒。近來國際上提倡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來降低齲齒,這在我國當前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經濟的。最近據報導美國常用的某種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經引起國際上的注意。
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主要是通過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齒中的氟素,特別是改變釉質表面或表面的結構,增強其抗齲性。近代被認為效果較好的方法有:自來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學校飲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涂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4.多喝茶 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自來水氟化防齲是由供水中心自動加氟化鈉,使水的含氟量調節到防齲的適宜濃度。這是當前效果最好的方法。對自來水氟化法在國際和國內都有相反的兩種見解,因此,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采用。我國廣州曾試行實驗區自來水氟化觀察多年,由于加氟量計算不當(采用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量),導致廣州地區兒童發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長的不滿,現已停止全面加氟。
我國地處三個地帶,高氟地區很多,各地區水源、氣候、農作物等含氟量均有差別,飲食種類和習慣也不盡同,因此,兒童每日攝氟量均需周密計算準確,因此,在我國強調自來水加氟防齲是不現實的。
總之,氟防齲方法在高氟區均不能使用,有氟斑牙的兒童也不應使用。
飲水氟化法是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公共飲水中加入氟化鈉,提高水的含氟量的防齲適宜濃度,由于這些兒童在園或在校時間的飲水量小,但加氟量要計算準確。
上述兩種方法對發育期尚未萌出牙和已萌出的牙都有作用。
氟溶液漱口法適用于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在有醫務人員或老師監督下,推薦使用0.2%中性氟化鈉水溶液漱口,每周或每2周1次,含漱1分鐘,不得吞咽。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含氟牙膏刷牙法,一般濃度不超過0.4%氟化鈉,兒童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有一定降低齲齒的效果,較易推廣,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佳輔助方法。
任何氟化防齲方法,都只能用于水源無氟或低氟區。高氟區不能使用。
總之,齲齒發病因素是復雜的,當前還沒有一種能夠預防新齲發生的最有效的單一方法。因此,預防齲齒要防治結合,既控制新齲發生,又要早發現、早治療。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口腔保健工作,定期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進行積極預防和早期治療。同時加強婦幼保健和營養衛生工作,保證身體和牙齒的健康,可以降低齲齒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