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療法
方3
〔組成〕鵝不食草(石胡荽)12g ,細
方4
〔組成〕木姜花適量。
〔用法〕搗絨,塞鼻孔中。
方5
〔組成〕水百合15g ,天麻9g ,刺梨花9g 。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適量搗敷局部。
方6
〔組成〕鮮蕺菜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滴鼻,1 日數次。另用蕺菜20g ,水煎服。
方7.鼻竇炎中藥方-痰熱戀肺
【癥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呼吸不暢,伴頭脹,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紅,苔黃膩,買滑數。
【治法】化痰泄熱,宣肺通竅
【方藥】前胡9克,蔓荊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參9克,射干4.5克,海哈殼12克,桑白皮9克,瓜蔞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按語】鼻竇炎,癥見鼻塞、流鼻涕,呼吸不暢,嗅覺減退外,并用咽干痛,痰粘難咯,脈滑,舌紅等,辯證為痰熱戀肺,故藥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竅;元參、射干、海哈殼、瓜蔞皮清熱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熱,宣通鼻竅。
方7.鼻竇炎中藥方-肺熱上蒸,鼻竅雍塞
【癥狀】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清熱散火,宣肺通竅
【方藥】辛夷花30克,藁本30克,黃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風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白僵蠶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荊芥30克,蒼耳子60克,蔓荊子60克,細辛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臨睡前用滾開水沖泡,取汁服,藥渣在次日睡前再沖泡服一次。
【按語】肺熱上蒸,鼻竅雍塞,嗅覺失靈,以辛夷花、蒼耳子、細辛、蔓荊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荊芥、僵蠶、川穹等幸瀉肺氣而散火,佐以黃芪、甘草、菊花、苦丁茶瀉火益氣,病因熱郁化火,藥用幸散,是用“火郁發之”之義,泡取汁服,是取其氣之清輕,以利藥下行,直達病所,因而獲效更捷。
方8.鼻竇炎中藥方-寒氣久凝
【癥狀】鼻塞,流鼻涕,頭痛往往有定時,或同在臉頰,或同在額頭,同時顛頂與太陽穴往往亦痛,嗅覺差,氣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治法】溫里驅寒,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9克,細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鮮松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配合外治法。藥氣熏蒸鼻竅法:湯藥煎成后,取藥液置碗中,先利用熱氣熏蒸鼻竅2分鐘,隨即趁熱服下。
【按語】慢性鼻竇炎,屬于寒氣久凝鼻部者,治宜溫里驅寒。方中辛夷幸溫為主藥;細辛、檀香為輔,輔助主藥溫鼻宣竅;藁本、白芷祛風止痛。
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藥內服與外用結合治療急慢性鼻竇炎50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12~49歲;病程5天~3年。其中上頜竇炎28例,額竇炎12例,篩竇炎10例。癥狀均有鼻塞、流黃濁涕、頭痛,或有畏寒、發熱、惡心等癥狀。五官科檢查:鼻粘膜充血水腫,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 X線攝片:竇腔密度增高,急性期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內服蒼耳菊花飲。藥物組成:金銀花、蒼耳子、川芎各15 g,菊花、蔓荊子各10 g,黃芩12 g,細辛3 g,薄荷、甘草各6 g。慢性者去金銀花、黃芩,加黃芪30 g,當歸15 g。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
外用細辛辛夷散。藥物組成:細辛、辛夷各等份,研極細末。用法:少許吹鼻腔,每天3~6次。
3 治療結果
急性者1個療程,慢性者2個療程。治愈(癥狀消失,X線鼻竇攝片無異常)41例,好轉(癥狀明顯改善,鼻腔檢查粘膜充血腫脹減輕,X線鼻竇攝片明顯改善)8例,無效(服藥中斷)1例。全部病例隨訪1~10年,治療后多年未發者21例。
4 體會
急、慢性鼻竇炎多繼發于外感之后,由鼻粘膜炎蔓延至鼻竇內粘膜,亦可繼發于變態反應性鼻炎等,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熱毒、濁涕阻閉鼻竅而成。慢性者由于脾肺虛弱,肺氣不足,衛外不固,不能抗御外邪、易感受風熱、風寒之邪。脾虛運化失職,痰濁停聚,滯留鼻竅,腐蝕鼻竇肌膜而成“鼻淵”。方中蒼耳子散風通竅,兼能止頭痛,為治鼻淵要藥。金銀花、黃芩清熱解毒,川芎上行頭目,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細辛性善走竄,能宣通鼻竅,祛風止痛以解鼻淵之鼻塞頭痛之癥;菊花、薄荷、蔓荊子清頭目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慢性者去金銀花、黃芩,加黃芪、當歸補氣血,助正氣以驅邪外出。細辛辛夷散外吹鼻腔,宣通鼻竅,使濁涕易于流出。內外結合,相輔相成,收效迅捷。
按摩治療法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額竇、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干、鼻、肺及支氣管、腹腔神經叢、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失眠點、生殖腺。
2.足外側反射區: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區:上頜、下頜、扁桃體、喉與氣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外側反射區:食指外側緣刮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
3.足背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內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療儀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療作用。
抗菌素治療研究新結果:
美國醫療協會雜志12月第5期發表的一篇文章提示,目前采用的治療鼻竇炎的治療措施是無效的。
目前,鼻竇炎的診斷與治療往往沒有充分的臨床信息保障,因為來自對臨床患者進行的微生物病因學研究非常有限.在致病菌不清的情況下,英國與美國約9成的鼻竇炎患者應用抗生素治療,這種過度治療導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并對抗生素耐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類固醇類藥物也應用于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但針對其有效性的研究同樣非常有限.
針對此,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Ian G. Williamson博士及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以確定阿莫西林與布的奈德對于急性上頜竇炎的療效.240名非復發性鼻竇炎患者入選了該試驗,并在2001.11-2005.1.11的試驗期間接受58全科治療.患者被隨機分配入以下4組之一:
1. 抗生素與鼻類固醇組(阿莫西林500 mg,每日3次,療程7天; 布的奈德,每個鼻孔200μg,,每日1次.療程10天)
2. 抗生素安慰劑與鼻類固醇組;
3. 抗生素與鼻類固醇安慰劑組;
4. 抗生素安慰劑與類固醇安慰劑組.
研究結果如下:
--29%接受阿莫西林治療的患者癥狀持續超過10天;
--36%未接受阿莫西林治療的患者癥狀持續超過10天;
--31.4%接受布的奈德治療的患者癥狀持續超過10天;
--31.4%未接受布的奈德治療的患者癥狀持續超過10天.
最終的研究結果表明, 對于伴有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典型特征的患者,目前的常用治療措施(抗生素與類固醇藥物單獨或聯合應用)對鼻竇炎癥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以及病情的自然過程均無明顯影響.類固醇藥物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可能有效.
鼻竇炎的中醫治療
鼻乃清竅,為清陽之居所,清氣之通道。而鼻竇炎則是鼻竇升膿阻塞清竅。當今醫者多以消炎、通竅為治,西醫則動輒穿刺排膿,輸液,雖能取效一時,但一遇感冒,舊病復發。究其原因乃清陽無力上沖,濁陰膠結不降。據此,用升清降濁法,使濁陰下降,滌蕩污穢,清陽上達,敷布清新,則療效鞏固長治久安 。
洗鼻法治療鼻竇炎
雖然鼻腔本身具有一定的排毒能力,但在患有鼻竇炎的情況下由于分泌的粘液增多且過于粘稠,導致載滿病菌的粘液長時間滯留在鼻腔內,堵塞鼻竇口,并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形成惡性循環。
徹底切斷惡性循環鏈的關鍵是清理掉充滿致病菌的粘液。洗鼻法即用濃度為0.9%的鹽水(即生理鹽水的濃度)來沖洗鼻腔,將潴留在鼻腔內的粘液沖洗出鼻腔,疏通鼻道,開放竇口,緩解炎癥,降低鼻腔內病菌的數量和種類。使其慢慢恢復至人體可承受的水平。從而逐漸消除炎癥,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
海水鼻噴療法
海水鼻噴療法是源于自然的一種緩解鼻炎、鼻竇炎、哮喘癥狀的輔助療法。該療法的原理是利用富礦海水所含營養成分、微量元素和人體組織液相同的特點,使用特殊制作的噴霧設備,把富礦海水噴灑到整個鼻腔,從而營養鼻粘膜、沖洗過敏源和污物,達到消除癥狀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在歐洲已經有160年歷史。
海水鼻噴療法使用的鼻噴器,其質量高低,主要和其中所含海水的加工方法有關,最好的加工方法是電離降鹽加工法,因為這種加工方法僅把海水中3%的含鹽量降低到0.9%,其它有效成分仍然保留,直接用純凈水稀釋富礦海水的做法,同步稀釋了海水中的微量元素,且PH值從酸性到堿性都有,和人體體液成分并不相同,效果會有差異。
預防護理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鼻涕過濃時以鹽水洗鼻,避免傷及鼻粘膜。
3、游泳時姿勢要正確,盡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徹底治療。
5、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6、遵醫囑及時用藥。
7、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8、嚴禁煙、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開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勞。
10、平時可常做鼻部按摩。
11、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可以有效增強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
食療驗方
(1)公英地丁醬 【組成】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排膿。 【用法用量】蒲公英、地丁洗凈,放入沸水煮開燙熟,切細蘸醬食。
(2)蒼耳子茶 【組成】蒼耳子6克,茶葉6克。 【功能主治】祛風通鼻竅。 【用法用量】兩物置杯中,泡開水代茶飲。
(3)茶柏散 【組成】上等龍井茶30克,川黃柏6克。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解毒排膿。 【用法用量】共研細末。以少許藥未嗅入鼻內兩側,每日多次。
(4)葫蘆酒 【組成】苦葫蘆子30克。 【功能主治】通鼻竅。 【用法用量】葫蘆子搗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納入鼻中。每日2~4次。
(5)老干絲瓜末 【組成】老干絲瓜2克。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 【用法用量】將老干絲瓜干燒灰存性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開水沖服。
(6)黃連、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7)魚腥草、東風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絲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8)麻黃、辛夷、甘草、茶葉各等量,水煎后過濾,每日3次點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9)麥門冬、石豪各5克,知母、黃芩、梔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葉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慢性鼻竇炎者,療效理想。
(10)參苓粥:
黨參20克,白茯苓20克(搗碎),生姜10克,白芷6克,粳米100克。先將黨參、茯苓、生姜、白芷浸泡30分鐘后,水煎去渣取藥汁,用藥汁煮粳米,粥熟時服用。
(11)扁豆芡實淮山粥:
扁豆30克,淮山30克,芡實30克,粳米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
真菌性鼻竇炎
真菌性鼻竇炎多在機體長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或者接受放射治療等情況下發生,也可以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但近幾年來發現,在健康個體體檢中也發現真菌性鼻竇炎,表明這些真菌也可以在機體抵御侵襲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現在真菌性鼻竇炎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可能與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環境污染有關,也可能由于體檢工作普遍開展、影像學的進步使真菌性鼻竇炎發現率提高。
相關問題
病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過度疲勞、受涼受濕、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環境不良所致。
2.變態反應體質,全身性疾病如貧血、內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狀腺、腦垂體和性腺等功能減退),急性傳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紅熱、白喉等均可誘致本病發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變態反應性鼻炎、鼻腔異物或鼻腔腫瘤,也可引起鼻竇炎。
4.鄰近病灶,如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上頜第二雙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時損傷上頜竇壁或齲齒殘根墜入上頜竇內等也可導致鼻竇炎。
5.其它,如鼻竇外傷骨折;游泳時跳水姿勢不當(如取立式跳水),或潛水與游泳后擤鼻不當,污水進入鼻竇內;鼻腔內填塞物置留時間過久;高空飛行迅速下降,竇腔與外界形成相對的負壓,將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竇等也能造成發病。
癥狀:鼻竇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1.鼻竇炎常繼發于上感或急性鼻炎,這時原有癥狀加重,出現畏寒、發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小兒可發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
2.多可出現—側持續性、偶可發生雙側持續性鼻塞。
3.患者膿鼻涕增多且不易擤盡,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時,刺激咽、喉粘膜,引起發庫、咳嗽和咳痰,甚至惡心。
4.前額部疼,晨起輕,午后重。還可能有面頰部脹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頜竇炎。
5.晨起感前額部疼,漸浙加重,午后減輕,至晚間全部消失,這可能是額竇炎。
6.頭痛較輕,局限于內眥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頭頂部,多蟲篩竇炎引起。
7.眼球深處疼痛,可放射到頭頂部,還出觀早晨輕、午后重的枕部頭痛,達可能是蝶竇炎。
8.慢性鼻竇炎除鼻塞、流涕、頭痛等癥狀外,還有如下特點:
(1)頭痛較輕,一般多屬悶痛、鈍痛。
(2)嗅覺減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藥、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氣引流后頭痛可減輕。
(4)咳嗽、低頭、彎腰、用力時頭痛加重。
(5)吸煙、飲酒、情緒激動時可加重頭痛。
(6)有時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頭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檢查
1.鼻腔檢查,注意粘膜有無腫脹,鼻道有無分泌物,中鼻道有無息肉、鼻甲肥厚或息肉樣變。觀察膿液流出的部位,必要時可充分收縮鼻腔粘膜后,作體位引流檢查。
2.后鼻孔檢查,注意有無息肉,鼻甲及中隔后端粘膜有無充血、腫脹、肥厚或分泌物附著。
3.注意上頜部牙齒有無病變、鼻竇區有無壓痛。
4.鼻竇透照檢查及上頜竇穿刺檢查。
5.鼻竇X線攝片檢查。必要時作鼻竇冠狀位CT檢查。
CT檢查已經成為診斷鼻竇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竇炎手術前必須做的系列檢查之一。
鼻竇炎經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顯示鼻息肉、鼻竇炎的范圍,為醫生診斷和治療鼻竇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通過CT還有助于鼻竇炎與其它疾病,如鼻竇癌等進行區別。
治療
1.家庭用藥
(1)急性鼻竇炎可用撲爾敏,復方新諾明,紅霉素,呋麻合劑等。
(2)慢性鼻竇炎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5-10%弱蛋白銀,撲爾敏等。
2.體位引流法
先給病人用l%麻黃素生理鹽水點鼻。如病人是上頜竇積膿,取側臥低頭位,健側向下,若雙側均積膿,于15或30分鐘后再做另一側;如病人是額竇或篩竇積膿,取正坐位低頭引流法。
另外,捏鼻閉口吸氣動作、使鼻腔成負壓,有助于體位引流,便于竇內膿液較快地排入鼻腔。
3.使用滴鼻凈類血管收縮藥,切不可使用過久,以免引致藥物性鼻炎。
4.急性鼻竇炎
取生麻黃、辛夷、蒼耳子各 3克 ,川芎 1. 5克 ,蔥白 1節。風寒型另加白芷 3克 ,風熱型另加薄荷 1. 5克。加涼水浸泡 30分鐘 ,煮沸后取藥液趁熱作蒸氣吸入 ,早晚各 1次 ,每次 10~ 15分鐘。一般用藥 1~ 3次即可治愈。又方 :用 1%麻黃素滴鼻液滴鼻 ,每次 3~ 5滴 ;再取蒲公英 15克 ,連翹、白芷、黃芩、川芎、辛夷、薄荷各 10克 ,水煎 5~ 10分鐘 ,深吸蒸氣 ,以不燙傷為度。每次 10~ 15分鐘 ,每日1~ 2次 , 10次為 1療程。
霉菌性鼻竇炎
霉菌是一種很像植物的生物,但是又沒有葉綠素,所以它主要是從死去的有機物質來獲取食物,霉菌能與細菌共同將復雜的有機物質分解。雖然霉菌主要是吃死去的物質,但有時霉菌也會侵犯還活著的生物,這就是霉菌感染,治療的方法就是要想辦法將霉菌清除。 在過去三十年里,霉菌感染有顯著的增加,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眾對于霉菌感染認識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很多新的免疫抑制療法的使用,以及抗生素的過度使用。
當身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時,霉菌就有機會入侵身體而產生一些副作用。由于霉菌獲取食物時不需光線,所以它們可以生存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而鼻竇正是一個很適合霉菌生長的潮濕陰暗空腔。
霉菌性鼻竇炎可分成四大類:
Mycetoma fungal sinusitis霉菌球鼻竇炎 在鼻竇內會產生一團團的孢子,也就是霉菌球,常見于上顎竇。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正常,但被侵犯的鼻竇往往曾經受傷。這類霉菌感染不會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但是鼻竇會有些不舒服,治療時只要將受感染的鼻竇刮除干凈即可,并不需要使用抗霉菌藥物。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過敏性霉菌鼻竇炎 這是對散布在環境空氣中的霉菌產生的一種過敏性反應,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有過敏性鼻炎,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鼻竇內可見霉菌碎片及黏液,通常需要藉助手術清除這些刺激性的過敏原,由于經常會復發,所以需要使用一些抗發炎藥物及免疫療法。
注:在1999年著名的梅約診所宣稱,大部分的慢性鼻竇炎都存在著過敏性霉菌鼻竇炎。他們的研究顯示,96%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之鼻分泌物中可以培養出霉菌。在一些敏感的患者,霉菌會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釋放出嗜伊紅性白血球來攻擊霉菌,但是這些嗜伊紅性白血球會同時刺激鼻腔黏膜。所以只要霉菌存在,這種黏膜的刺激就存在。
Chronic indolent sinusitis慢性怠惰性鼻竇炎 這是發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身上之侵犯性霉菌鼻竇炎,它于數月至數年間慢慢進展。其癥狀為慢性頭痛,臉部逐漸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失明。
Fulminant sinusitis猛爆性鼻竇炎 通常發生在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它會侵蝕鼻竇,甚至會侵犯到眼睛和腦部。
最后兩種侵犯性鼻竇炎,需要積極的手術來清除霉菌,以及靜脈注射抗霉菌藥物
小兒鼻竇炎家庭護理要點
1.鼻竇炎的治療分為全身及局部兩類。全身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因為鼻竇炎多為細菌特別是化膿菌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效的。最好采用肌肉注射或靜脈點滴。效果要比口服快。注意用藥后的反應。
2.局部治療主要是引流膿液及局部滴藥,常用的局部引流方法叫陰壓法,要到醫院去做。即用一種抽引裝置將鼻腔的空氣抽出,造成真空負壓,從而使鼻腔內的膿液被引流出來。還可惜此負壓引入藥物,達到直接用藥的目的。這種療法每天一次,五天為一療程,通常進行幾個療程之后,就會收到良好效果。家長要作好孩子思想工作與醫生配合好,吸引時發出“開”的聲音。
3.簡易的局部治療還屬往鼻腔內滴藥,這樣藥液可以直接接觸鼻粘膜。從而充分發揮藥效,操作也簡單。
4.滴鼻藥如麻黃素等多有苦味,滴鼻時容易流到咽后部,病兒會感覺不適,所以滴藥后都可用清水漱口,以清除咽部殘留藥液。
5.麻黃素收縮血管,暫時減輕充血使鼻腔通暢,但因其還有后擴張作用。不久鼻堵又復出現,鑒于這種副作用,麻黃素不可多用,更不適合于小嬰兒。
6.房間內要通風換氣,保持適當濕度。
7.病兒病愈后游泳時不可使鼻腔進水,以防鼻竇炎復發。
家庭用藥療法
1、慢性鼻竇炎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5%-10%弱蛋白銀,每日3次點鼻。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
2、急性鼻竇炎可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2次口服,首次4片,紅霉素0.25克,每日3次口服;呋麻合劑,每日3次點鼻或0.5%-%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注意點鼻方法要正確。病人頭向后仰,藥物垂直滴入鼻腔,然后再捏住鼻孔揉—揉,使藥物充分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