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的裝飾美
俗話說“三分人才七分妝”,這說明化妝對于皮膚的重要性,因此古今中外的婦女都是依靠化妝來美飾肌膚,滿足自我美化的愿望。
對皮膚的裝飾源遠流長,早在人類進化初期,人們就已經懂得了利用自然界的色素來裝飾自己。古人稱美容為“嫩面”“妝粉”。在濃明臣的《竹枝詞》中有“女兒妝粉采蓮來”的詞句。三國的曹操將婦女畫眉稱為“仙娥妝”。在南北朝時代,梁簡文帝有《美人妝師》,書中曰:“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減,青黛隨眉廣,胭脂逐臉生”。清代慈禧太后為了返老還童,更是駐顏有術,在容貌上大下功夫:臉抹雞蛋清,身灑玫瑰汁。如今,化妝對于皮膚質量的維護和提高越來越重要。俗話說“晚上化妝,勝于身上的新裝”。今天的人們已經懂得了實現自我情感表達的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修飾美化自己的容貌。
素與妝是對立的兩面。所謂素,就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所謂妝,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總之不管是素還是妝,都要以突出女人的美艷為目的。我們先來看“素面朝天”的典故。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工于諧浪,巧會旨趣。每入宮中,移晷方出?!絿皇┲?,自炫美艷,常素面朝天?!彪絿蛉烁矣谒孛娉?,是以天生麗質為本錢的?!墩f苑·反質》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資有余者,不受飾也?!睂嵲谑且粋€十分簡單的道理。后來王粲《神女賦》用“質素純皓,粉黛不加”來描寫美人,庾信用“自紅無假染,真白不須妝”來贊美佳麗,實際上都是在強調她們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也是在反襯她們的驚人美貌。但是,這些只是說明了一個道理:“繪事后素”,自然的、先天的、發育成熟的、質地純凈的容顏是女人皮膚美的基礎,但是并不能說明化妝不能增加或是改變女人的面貌。實際上,自古以來,美就是與化妝相伴而行的。
宋高承《事物紀原》:“秦始皇宮人悉紅妝翠眉,此妝之始也?!睂嶋H上,從人類學的觀點看,化妝或裝飾的起源要比這早得多,幾乎是從原始人對美有所認識時就開始了。其后,化妝及化妝術便千變萬化、種類繁多起來,并且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一種自覺的認識,一種文化。東漢有啼妝,三國魏有曉霞妝,南北朝有半面妝、梅花妝、額妝、醉妝,唐宋有淚妝,總之是在不斷推陳出新,層出不窮。后世詩文和筆記小說中關于化妝的記載也很多,唯一的一個例外是北周武帝曾禁止天下婦女施粉黛,因此除了宮女之外,民間女子清一色的黃眉墨妝。不過這也可見當時化妝風氣的濃厚,所謂禁止天下婦女化妝,只是皇帝的矯枉過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