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中國古代化妝風俗體現在:“不太纖,不太 秾,得其中?!被瘖y的基礎是素,是清?!扒濉笔侵袊糯鷮徝烙^念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概念。其滲透力之強,運用范圍之廣泛,在今天的語匯中仍然可以找到例證。比如,我們形容一位以天然韻勝的美眉可以說她清純、清秀,我們描繪天高云淡、澄澈瑩潔的境界可以說清明、清新,我們感到一種與俗艷大異其趣的氣息可以稱為清香。清,給人的審美感受就像雨后的白樺林,帶露的碧荷,水中的梅影,秋日的晴空,山間的清泉,一種脫俗的超逸感覺。
每一種審美趣味總是與人們的生活趣味相關的?!扒濉弊鳛榻缍ㄈ宋镲L神情韻的一個美學概念,它首先是與一種人生的終極理想和生活趣味相聯系的,其源頭可以追溯到道家的清凈思想。老莊清凈無為的人生態度,虛心應物的認知方式,超塵脫俗的生活情調,無不圍繞著“清”展開??梢韵胍姡兰宜枷胱鳛橹袊枷胗^念的主要源頭之一,在深刻影響古代人的生活和審美意識的同時,也通過審美心理的積淀,深深地烙印在當代人的生活觀念和審美趣味當中。
在《詩經·野有蔓草》中反映了這種趣味:“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焙髞砣罴肚逅假x》中寫道“窈窕而淑清”、“清言竊其如蘭”,曹植《洛神賦》中寫到“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陸機的詩中多用清字來形容他理想中的人物的容貌、心性、聲音。比如“纖手清且閑”、“椒房出清顏”等,宋代周敦頤提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著名觀點,而《紅樓夢》中眾美薈萃,林黛玉便是以“清”取勝的佼佼者。
但是,“清”作為審美理想有其勝場也有局限,古人是深知其中的辯證法的,在他們的認識中,只要這種外在的修飾和改變不超出自然的必然性所允許的范圍,對于皮膚美的強化將是有益的,動人的裝飾,秀雅的衣著雖然是外在的,一旦它們貼近了自然本身,符合自然溢美的原則,不因自身的存在而掩去了自然本人的身體上天然的光輝,就能在審美方面獲得有益的價值。畢竟自然所創造的人的身體,在審美形式上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為了增添自然的魅力,在自然的身體上附加必要的裝飾,無疑會深化形體美的審美效應。
今人也應如此,能清則清,不能“清”,不具備“清”的底子,就去追求“麗”與“艷”的裝飾美,所謂“人各一面”,就是各個展現自己的皮膚資質,刪繁就簡,標新立異。
中國女性的皮膚裝飾十分復雜,從廣義上講,髻環、額黃、眉黛、粉脂、花鈿、香飾等都算是對皮膚是裝飾,與皮膚關系最密切的是花鈿、粉脂和香飾。
花鈿又稱壽陽妝、梅花妝、貼花子,始于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壽陽公主在院子里休息,有花瓣落在額間,三日不褪,更顯嫵媚動人。天下女子爭相模仿,用薄金片等材料剪成星、月、花、葉、鳥、蟲等形狀貼在額間,稱為“花黃”、“眉間黃”、“鴉黃”,《木蘭辭》中花木蘭回到家中后,“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帖花黃”成為花木蘭恢復女性身份的象征,可見當時流行之風正盛。
粉脂包括白粉和胭脂,《紅樓夢》中賈寶玉吃胭脂的故事表現了胭脂的魅力,在眾多的物件中,寶玉偏偏選中了女孩子的胭脂,令賈政大為失望,這從另一個角度恰恰反映了當時,胭脂在女性化妝中的重要性,甚至稱為女性或女人氣的代名詞,“脂粉氣”經常用來批評某些帶有女人氣的男子。
香飾在上節中提過,來源于植物和動物的分泌物,方法有薰香、佩香囊、香料搽臉、香皂沐浴和香茶沁口等方法。(來源:中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