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7.5%經濟增長目標體現科學的宏觀調控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的目標,專家學者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調結構需要時間,中國經濟緩速發展很有必要
海聞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匯豐商學院院長
中央政府設定了7.5%的增長目標給了包括地方政府以及央行在內的國內各經濟決策部門,一種信號,即它們不需要僅僅看重經濟增長速度。
因為中國還是一個政府權力很大的國家,如果中央政府設定了8%的經濟增長目標,地方政府可能會設定更高的目標,而經濟決策部門也會有壓力從而采取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中國政府設定這樣一個相對較低的目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因為中國正處于調結構的過程中,而這一過程,無疑需要時間。
中國的經濟的結構調整主要涉及兩方面的調整。一方面是制造業行業內的調整,一系列兼并重組要進行,這也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是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調整。制造業中的一些企業需要遷移到服務業來尋找發展空間,而這些也涉及到設計、品牌建設、營銷等能力的提升,涉及到提供新的附加值高的服務。而這些能力企業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
在成熟經濟體中,服務業占比在70%,而中國的還只是在40%多,這說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依然在一個騰飛的過程中,它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發展中階段的問題,我并不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就會下降到6%甚至以下。
當中國經濟結束結構調整的時候,應該還會獲得7.5%以上的發展速度。
創新調控方式引導預期 利于經濟形勢的穩定
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師
合理區間,其實就是克強總理的引導預期,能夠讓市場在一定的預期下,讓大家心里有底,更有利于經濟形勢的穩定。他這次創新調控方式有一個主要的方面,宏觀上不放松,要收緊,正確引導預期,另一個就是簡政放權。
增長目標體現政府宏觀調控的科學性
鄭志海 前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7.5%的增長目標體現了政府宏觀調控的科學性。說明政府充分考慮了國內外的各種因素。比如烏克蘭危機以及敘利亞的動蕩局勢都會給中國經濟的增長帶來不確定性,但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比以前強大了太多了。中國外貿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今年會逐漸好轉。歐洲經濟在復蘇,中國政府正在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也將在國內建立更多的自由貿易區,這些都是外貿形勢向好的促進因素。我預測中國政府也將調整稅收政策來促進整套設備的進口,這也將平衡中國的進出口額。我預測今年的實際經濟增長會超過設定的目標。
增長目標既是需要 也可以實現
司富春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學院教授
政府設定7.5%的增長目標既是需要也是可以實現的。中國經濟會找到新的增長點,比如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以前是相對非常弱的,但在政策的激勵作用下,政府資金以及民間資金都越來越多進入這一產業,這將給人民帶來更好的疾病預防、養老等服務。
增長速度的取得 要更多依靠勞動、創新、民間融資
朱成鋼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徐匯區副區長
7.5%的增長率沒有問題,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有三十多年高增長的慣性,世界經濟也在向好。關鍵是增長的方式,如果還是靠政府和國企投資為主,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地方政府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舊有模式, 李克強總理設定的今年的增長目的就達不到。
他解釋定7.5%是為保信心、就業和收入,但是在舊有增長模式下,增長的成果更多地會分配到(政府)財稅,(財團、銀行)資本收益,(國家)土地收益等領域,對大學生就業,居民財產性收益,中小企業益處有限。所以7.5%增長速度的取得,更多地要依靠勞動,創新,民間融資來達到,才會有愿望與效果的統一。
政府把股市、債市、互聯網融資搞好,民間就有更多的投資機會,也有更多財產性收益;放開存貸款利率,才能增加儲蓄收益。而降低土地成本、稅收水平、減少政府收費,中小企業才有更多投資和創業的機會。發展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才能使勞動報酬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7.5%體現了政府重視穩增長的態度
盧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合理區間中有一個下限,我想政府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速度保證,體現了政府重視穩增長的態度。經濟結構的調整,改革,防控風險,從高層決策來講,還是會要平衡兼顧。
十三中全會上說要改革,要給中國長期的經濟增長注入一個體制上的驅動力,釋放改革紅利,穩定、加強經濟增長基本面上的條件,我想這個是最重要的。通過市場體制的完善,給我們的產業結構,金融結構,朝著更加高端,更加有效率的,更加現代化的結構推進。長期來講,讓我們的經濟結構更加完善。從中短期來講,我們要保持經濟大體平穩的增長,要防范以前經濟擴張過程中留下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同時給短期的政府的作用給予一個很好的示范,比如鼓勵民營企業投資。
(記者 宋靜麗 何旖旎)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