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arge Medium Small |
三、營造一個氛圍,不斷優化商標的發展環境
1. 積極制定各項商標發展政策
上海市各級政府層面都對商標發展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上海已經制定了《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上海商標發展“十一五”規劃》、《關于本市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若干意見》;出臺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對“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由市級專項資金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上海市著名商標”企業由各區(縣)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給予獎勵,同時還對海外商標維權和商標專項活動予以資助。同時,利用浦東先試先行的優勢,出臺了《浦東新區商標專用權出資試行辦法》,為擴大企業融資渠道,實現商標無形資產價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今年,上海市人大還把上海市著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列入了上海市五年立法項目。全市18個區縣政府也結合區域經濟特點扎實開展有區域特色的商標發展工作,出臺支持商標發展的政策。許多區縣政府還紛紛召開商標發展工作推進大會,推進區域商標工作發展。
2. 大力開展大型商標推展活動
我們根據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的政策和要求,針對本市商標發展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開展大型商標宣傳活動。
2003年,我們緊密結合城市經濟發展要求,舉辦了“商標與城市經濟”國際研討會,極大地增強了各政府部門對商標工作的重視和投入,強化了上海企業的商標意識,提高了企業的商標運作和管理能力。2004年,我們開展了房地產商標推展活動,樹立了房地產企業的商標意識,增強了房地產企業的誠信經營理念,有效推動了100多家房地產企業制定實施商標發展戰略。現在,上海市房地產業已擁有上海市著名商標13件,其中“綠地”、“復地”商標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2005年,我們在全國首開先河舉辦老商標重塑輝煌活動,推出“老商標見證城市經濟發展歷史回顧展”,并開展調研提出“政策扶持、集中收購、統一管理、精心包裝、有償轉讓”的老商標發展思路和建議措施,推動一大批老商標企業獲得新的發展。第十三批上海市著名商標中的老商標在2006-2008年三年間銷售額增長快速,平均增長率達到30%。2006年,我們緊密結合上海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開展了服務商標推展活動,召開了“服務商標與上海現代服務業”研討會,提高了廣大第三產業企業的商標發展意識,服務商標注冊申請量當年增加到5590件,同比上升52%。2006年至2008年,根據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我們連續三年開展農產品商標推展活動,組織召開“農產品商標與上海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研討會”、“重點農產品商標企業現場推進會”。通過這些工作,不但提高了農民收入,發展了農村經濟,還有效保障了城市“菜籃子”工程和食品安全。目前,本市農產品注冊商標已快速增長到1.3萬件、著名商標59件、馳名商標2件,農產品證明商標5件,實現了農產品地理標志零的突破。2008年,為紀念工商恢復建制3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我們在南京路世紀廣場舉辦了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上海商標展”,全市108家行業代表性商標企業參展,吸引國內外參觀人員10萬余人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2007-2009年,我們為進一步營造良好商標發展氛圍,連續三年組織召開商標發展工作推進大會。國家工商總局和上海市的領導以及上海各政府職能部門、企業集團、行業協會代表等500多人參加會議。
3. 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市商標協會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商標培育發展工作,如指導市商標協會聯合其他行業協會開展大型商標推展活動。二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企業和政府間的橋梁作用,引導行業協會的商標培育發展工作。三是充分發揮商標中介服務組織在促進企業商標發展中的服務作用。
四、 增強一個意識,推動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商標
我們不斷引導企業增強主體意識,即企業是商標發展的主體,企業要在商標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實施商標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自主商標。
1. 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企業商標
一是推進商標發展從傳統產業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延伸。如,在旅游行業已涌現出全國最大的“春秋”旅游、“錦江”酒店服務、“攜程”旅游網;游戲行業有全國最大的“盛大”游戲和頗具影響力的“九游網”;房地產業有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的“綠地”、“復地”。
二是推進商標發展從工業產品向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多元化產品和服務延伸。如現代服務業中涌現了“銀聯”金融服務、“小南國”餐飲服務、“復旦”教育、“故事會”雜志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商標。
三是推進商標發展從農產品商標向推進新農村建設、食品安全和菜籃子工程延伸。通過“商標+企業+市場”的形式,實現商標富農。如,嘉定區馬陸鎮的葡萄在注冊成功“馬陸”商標并培育發展成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后,從原先的每斤兩三元上升為現在的40多元。“清美”豆制品公司經過十年的商標培育,從原來的小作坊發展為年銷售超過10億元的現代豆制品企業,而且還整合600多戶地下豆制品作坊成為“清美”的專賣店,保障了上海的城市“菜籃子”工程和食品安全。
2. 圍繞商標資源運作,充分發揮商標價值
一是引導一批企業通過商標無形資產運作,形成“兩頭在外、中心在滬”的品牌經營模式。如,恒源祥集團通過對“恒源祥”商標的許可,形成了“生產和市場兩頭在外,商標運作管理在上海”的品牌運營、加盟聯合模式,經營范圍從最早的絨線擴展到服飾、毛針織、家紡、襪業、日化等領域,幾年來銷售業績一直以30%的速度遞增,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
二是引導一批企業制定和實施商標戰略,不斷提升商標價值。如,上海家化公司制定全面的商標發展規劃,并針對不同的商標實施“品牌經理”制度,培育出“美加凈”、“六神”、“清妃”、“佰草集”、“上海家化”等一批著名、馳名商標。“佰草集”還成為中國首個打入國際主流市場的化妝品商標。
三是引導一批企業通過增強商標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如,“晨光”公司以“晨光”商標培育發展為抓手,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短短8年間公司的銷售收入從原先的四千萬快速增長到超過十億元。“小南國”公司經過三年的著力培育發展商標,不但從上海走向全國,還走向了香港、東京,在國內外已擁有40余家分店。
四是引導一批企業做好商標國際注冊工作,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7月底,上海著名商標企業在海外直接申請注冊的商標達3642件(其中核準注冊的達2346件),通過馬德里協定核準注冊的國際商標達461件。如,上海家化公司共在海外申請注冊商標229件,其中核準注冊的達134件。“晨光”商標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完成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