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于“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素質”問題。為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農業部從1990年開始“綠色證書”培訓試點,逐步建立和完善綠色證書制度,并于1994年正式啟動實施了“綠色證書工程”,按照農業生產崗位,對農民進行崗位生產和經營管理基礎知識培訓,著力培養農民技術骨干。為使農村普通初中教育與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農業部、教育部于2001年聯合下發了《關于在農村普通初中試行“綠色證書”教育的指導意見》(教基〔2001〕18號),選擇部分地區,在初中階段的勞動技術課時和地方安排課時中開展“綠色證書”培訓課程試點。《意見》下發以來,各地根據當地需要,創新教育形式,調整課程內容,抓好工作落實。一是在保證執行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前提下,不延長課時,不增加授課總量,在初中階段的勞動技術課時和地方安排課時中開展“綠色證書”培訓課程,使學生在初中階段接受300課時左右的綠色證書培訓,其中60%左右用于理論課,40%左右用于生產實習課。二是調整部分教育內容,由縣、鄉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確定2~3門專業課程(果樹、蔬菜、畜牧、農學等),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掌握某種崗位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三是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考試、考核,對合格者發給“綠色證書”培訓結業證書;對獲得結業證書的學生,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經過一定時間的生產實踐或實習后,按照《綠色證書》發放的有關程序和要求,經“綠色證書”辦公室核驗備案,發給由農業部統一印制的《綠色證書》。實踐證明,在義務教育階段對農村初中學生進行農業崗位生產和經營管理知識教育和培訓,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村中學生的需求,為相當部分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而返鄉的農村新生勞動力創造了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必要條件,受到廣大農村中學和學生的歡迎。如云南省近年來在省內50多個縣的農村初中引入“綠色證書”教育,每年培訓學生2萬人,截至2007年,已培訓學生10多萬人,其中獲證5萬多人。這些學生在義務教育結束后,不僅具備了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還掌握了必要的農業生產技能,人生發展的道路因此而更加寬廣。此外,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2005~2010年,國家發改委計劃安排專項資金60億元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堅持面向農村,主要支持招收農村學生的縣級職教中心和中等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重點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城鄉勞動力的就業和創業能力。截至目前,已安排中央資金40億元,支持了150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建設。
五、關于“培養扶持一批增收致富的帶頭人”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中辦發〔2007〕24號)對致富帶頭人培養工作作出了專門規定。目前,農業部正在抓緊制定《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實施方案》,依托華西村等10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重點對農業專業大戶、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進行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參觀考察、經驗交流、創業扶持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帶領農民群眾艱苦創業、發展生產、勤勞致富的能力。
六、關于“從制度、政策、稅收等方面扶持農民發展生產”問題。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與時俱進加強“三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部署,連續下發了五個1號文件,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始終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加大“三農”投入力度,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探索建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近年來,國家不僅取消農業稅、農林特產稅和屠宰稅,而且財政支農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規模達到513.63億元,今年這四項補貼又有大幅度地提高,規模達到1028.63億元。測土配方施肥、動物防疫、農民培訓和產糧大縣獎勵等補貼資金規模和范圍也在繼續擴大。農業部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組織實施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促進糧食、生豬、油料、奶業健康發展,抓好農業抗災救災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著力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大力推進農業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業法制建設。經過全國上下特別是億萬農民的共同努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達10030億斤,實現連續4年總產增加,單產創記錄,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40元,連續4年保持較快增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在今年自然災害多發重發的嚴重情況下,夏糧又喜獲豐收,夏糧總產達到2408億斤,比上年增加61億斤,增長2.6%。農業部將與各地各部門密切配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基礎,毫不動搖地抓住糧食穩定發展這個關鍵,千方百計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加快實施新一輪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廣農業節本增收技術,落實各項補貼政策,發展農業保險和農村金融,繼續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努力從制度、政策、稅收等方面進一步扶持農民發展生產,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非常感謝你們對“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編輯:肖亭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