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錢夠花就行 再多的榮譽都屬于祖國
袁隆平出名以后,尤其是隆平高科股市上市以后,在一些人眼里,袁隆平很有錢!一份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也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但事實上,他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子。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袁隆平對于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他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湖南省農科院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并且,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頭等艙,但他從來都是買經濟艙的票。有一次,買機票的同志考慮他工作連軸轉了幾天,為了讓他在飛機上休息得舒適一點,就買了頭等艙的票。登機前,他才發現是頭等艙,硬逼著送行的秘書退掉頭等艙,換了經濟艙。
向來對自己很“小氣”的袁隆平對別人卻一直樂于盡全力幫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里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并且,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1981年,袁隆平獲得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唯一一個特等發明獎,得了10萬元獎金。生活并不富裕的袁隆平回來后自己卻只留了5000元,其它都分給同事、同行了。此外,他還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慈善事業。
有人這樣評價袁隆平:“學者和平民之間,隔著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穿越這片原野,他就會成為一位圣賢。”國際上這樣評論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雜交水稻是在脫離了西方這個所謂農業科學源頭的情況下,自己創造出來的一項成果,而袁隆平給中國解決貧困與饑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但談起自己獲得過得那么多榮譽,袁隆平卻總是說:“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屬于整個中國!”他給記者講一個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參加作物遺傳與雜種優勢利用的國際討論會,并被授予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這次會議有6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科學家參加,其中12位是中國人。我因為簽證的關系,遲去了兩天,在舉行儀式的頭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說,袁老師你終于來了,這下我們的地位就提高了。因為在5名被授予先驅科學家稱號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國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屬于整個中國!”
袁隆平冷靜地看待榮與辱在湖南已經傳為美談。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產生了令世界矚目的巨大效益,且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承認和各種榮譽,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5月鄭重地推薦他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候選人。但這年新增了34位生物學部委員,袁隆平卻榜上無名。
199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再次申報推薦,袁隆平仍然沒有評上院士。這個結果讓人在國內外引起震動,有報道認為:“袁隆平評不上院士比評上引起的震動更大。”但袁隆平對此抱一貫的超脫態度,他平靜地說:“我沒當選為院士,說明我的水平低。再說我搞雜交水稻研究,也不是為了評院士”。
但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袁隆平,世界也不會忘記他。在兩次推薦袁隆平參評院士都落選的情況下,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9月15日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并在長沙舉行了隆重的授勛儀式……1995年5月,袁隆平終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2月初,網友、專家攜手評選的“新四大發明”名單出爐,“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復方蒿甲醚”最終入選,并且“雜交水稻”以最高票當選。5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就袁隆平事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人說他的超級雜交水稻可以和中國的四大發明相比,我認為這毫不過分。”
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是一位樸實、可愛、可敬的老人。5月11日,下午六點,在省農科院的排球場上,袁隆平、鄧哲夫婦在一起打老齡排球。我了解到,每天打半個小時排球,是這位77歲老人的必修課。打球的都是爺爺、奶奶級別的選手。袁隆平動作標準、扣殺有力,表現得很專業、執著。只要他參加時,廝殺最為激烈,他還常常為站位和同伴爭論幾句。聽到記者夸獎他球打得好,喜愛運動的袁隆平十分開心。他指著一張近照——照片里的他剛參加完游泳比賽,精瘦但健碩的身體絲毫不見老態,有些得意地說:“看看我還神氣不?農科院兩千多職工游泳比賽,我連續三年都是冠軍……我有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20多歲的肌肉彈性!”
2002年2月26日,袁隆平應邀到武漢市矯口區與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一個中學生說,他看到過一篇報道,說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還不放棄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連忙澄清:“一定不要受到誤導,累倒還工作不值得提倡。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從來沒有在農田里累倒過……”他的話讓人們看到了一位更真實、可敬的袁隆平,更贏得了長時間經久不息的掌聲。
采訪中,我們感慨地說,袁隆平宛若深秋的葉片,阻不住地紅透了,花了眼睛,白了頭發,紅土地賜予他的古銅色的皮膚也慢慢地被時光雕刻上了皺褶。然而,他一顆奮進的心,永無休止的拼搏精神卻一如既往。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祝愿也相信他會永遠如此!
來源:新華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