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患者的用藥習慣與醫生有很大關系。對于輸液的適用范圍、風險和療效,醫生有向患者解釋的義務。但現在大多數醫生很少履行這一義務。并且,有些醫生怕擔風險,即使遇到患者的用藥習慣有明顯錯誤,也很少阻止,只想著趕快把患者的病情控制下來就完事了。”周子君說。
“除此之外,‘輸液熱’的根源還與利益機制有關。醫院銷售藥品可以獲得經濟收入,醫生不但不阻止患者輸液,還可能極力讓患者輸液。”周子君說。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曾指出,“輸液熱”最大原因是當前我國“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醫院和醫生收入的50%從藥品銷售中獲得,“輸液熱”自然難降溫。
不信任社區醫院,其實是不信任社區醫院醫生的醫術
在“輸液熱”背后,還存在一個特殊現象——相比小型診所、衛生服務站,不少人更愿意去大醫院輸液,最后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庭冷落。
此次調查發現,人們之所以更愿意去大醫院輸液,主要原因有“大醫院技術設施等硬件條件好”(69.0%)、“醫務人員專業水平有保障”(64.3%)、“藥品質量有保障”(61.1%)。其他認可率相對較低的原因還包括“醫院大,出了問題方便追責”(36.2%)、“醫務人員醫德有保障,避免亂開藥、亂收費”(20.3%)等。
鑒于輸液有風險,周子君也不建議病人去不具備搶救設備的小型診所或社區醫院輸液。“隨著我國醫療建設的推進,許多大城市的社區醫院在硬件設備上,已經不存在明顯缺陷。這種情況下,人們仍然不信任社區醫院,表明人們不信任的,其實是社區醫院醫生的醫術水平。這也客觀反映出,當下我國大型醫院與社區醫院的醫生配備,還存在明顯差距。”
“病人最注重醫生的醫術水平。所以,怎樣讓大醫院里具有較高水平的醫生去基層服務,是我們當前醫療體制改革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周子君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