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多樣化”:人人都能呈現最好的自己
緣起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民眾最關切的問題。學生如何從“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中突圍出來?錢學森之問如何解答?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選拔人才的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改革,在實踐中改革,是近年來中高考運行中的關鍵詞。而“多樣化”是這個關鍵詞的注腳。
改革
《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并對改革的主要內容作出了部署。高考將“不分文理科”“外語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探索高校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而高考加分政策大范圍縮水,北京、上海等地都提到要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向普通中學傾斜,促進生源均衡。
實踐
近日,北京市率先公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其要點是調整考試內容、試卷結構、考試科目的分值。
2016年起,語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數學仍為150分,英語由150分減為100分,并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透露,從2014年起,山東省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