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說支持鄧梅主要基于兩點考慮:
首先,從履行合同的角度看,被上訴人分包商在合同中分明約定,郭輝每完成一個工程單元,經業主、監理及相關人員檢查后,分包商支付相應驗收單元工程款的70%。但其卻在二審時陳述自己多次全額預付單元工程款給郭輝,這與當初的約定不符,也不符合商業行為慣例。
其次,從整個工程發包和分包情況來看,深圳公司亦早已就該段工程與發包商結算,但卻在這關鍵的事實上作了不實陳述。而且,工程只有郭輝一人在做,按發包商與分包商結算的工程量,也遠遠超出分包商主張的3.8萬平方米。故分包商陳述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張文表示,訴訟誠信的缺失不僅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司法權威,而且阻礙了司法事業的發展。法院要警惕自己被心懷叵測的人利用,影響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在案件關鍵人物郭輝死亡后,鄧梅收集案件證據存在客觀障礙的情況下,被上訴人分包商在訴訟中存在不誠信表現,且其必然保有履行合同的詳細資料,距離證據的源泉更近,在給其機會提交原始資料還原事實真相其逾期未能提交的情況下,認定工程的施工面積更接近協議約定的參考數值,判決分包商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更能體現訴訟公平、訴訟效率等司法價值。
有人說,鄧梅是佛山的“秋菊”,但鄧梅說自己不是。因為,她自始至終相信法律,相信法院會依法為自己做主,遵循法律途徑去討要說法和錢款。篤信法律是她與張藝謀電影里的“秋菊”最大的區別。
五年,面對人生的不幸,鄧梅沒有低頭,而是從柔弱走向了倔強。她成功為丈夫贏得了清白,她也用堅信佐證了法律的正義。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