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族歷史人物園 |
![]() |
回族歷史人物園 |
![]() |
回族歷史人物園 |
回族歷史人物園,總占地面積約為272畝,其中綠地面積140畝。是吳忠市回族文化片區的補充和重要的組成部分。集中展現我國回族歷史上涌現出的古今英雄人物和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運用圓雕、浮雕、透雕,獨立雕塑、組景雕塑、情景再現等多種表現形式,創造一處雕塑主題公園,緬懷先人,教化后人。回族歷史人物園的綠化設計立足園內景點內容豐富而面積相對有限的現狀,通過植物配置的“圍堵、舒展、拉伸”等手法,擴展空間,延伸視野,將北方園林宏厚大氣與南方園林精巧細致有機結合,各景點即獨立成景又協調統一,主題雕塑與綠化植物相互映襯,形成花木映掩、曲徑通幽的景觀效果。種植各類喬木4960株,灌木3733株,地被植物96983平方米。
回族歷史人物園緊鄰“兩館一中心”和新月廣場,由明珠路分為南北兩園,園區主要景點有入口廣場、英雄浮雕廣場、漣漪廣場和多個歷史人物景觀節點。按照歷史時間順序,以明珠路廣場為中心,以廣場北路主入口為起點,以北園漣漪廣場為結束點,散射型布置各個杰出的回族歷史人物。
回族歷史人物園設置四個入口廣場,主入口設計凹入式半圓形場地,緊靠新月廣場,采用噴泉、廊架、花缽、景墻、樹陣等多種景觀形式,達到自然與人工創作的完美結合。明珠路入口區采用開敞式設計,主體由兩個等半徑半圓組成,使兩部分園區相互對映。濱河大道入口處,遠可眺黃河樓之美景,近可觀柳溪湖之風光,兼得遠山之色,近水之韻。
英雄浮雕廣場是園區的主題廣場,該廣場設計一處音樂噴泉,并用大型浮雕墻的形式集中表現回族歷史人物長卷。
漣漪廣場為公共活動中心,設置健身器材和兒童游樂設施,結合大面積綠地設計,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好去處。
回族歷史人物景觀節點分布于整個園區,包括賽典赤、贍思丁父子園、薩都剌廣場、鄭和寶船、海瑞園、王岱輿園、麻貴園、王子斌園、馬本齋園等。用人物雕塑、組景群雕、景墻浮雕的表現形式,情景再現歷史人物的事跡。
薩都剌廣場:薩都剌是元代著名詩詞家、畫家,現珍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嚴陵釣臺畫》和《梅雀》都是他的作品。在本節點內,將《嚴陵釣臺畫》刻畫于浮雕墻上,并將主體廣場設計成三級大平臺,寓意薩都刺在詩、詞、畫三方面的杰出成就。
鄭和寶船:鄭和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七次出使西洋,功勛卓著,是整個園區的重點表現人物之一。以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為原型,以1:1的比例再現九桅“寶船”,再現鄭和下西洋的恢弘場面。游人可以登上“寶船”甲板,在甲板上遙想當年鄭和出海的磅礴氣勢。王岱輿園:采用中國傳統造景法,設計庭臺樓榭、游廊小徑。放置正在撰寫《正教真詮》的“真回老人”塑像,再現這位在中國歷史上以儒詮經、回儒對話的開創者。
馬本齋園:結合微地形,塑造“民族英雄,吾黨戰士”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英勇戰斗的組群雕塑;并另立“寧為玉碎潔無瑕,烽火輝映丹心花”石刻,歌頌他在數百次抗擊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