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上漲背后有三大“推手”
在調控層層加碼、毫不放松之際,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為何依然“頑強”上漲?記者實地采訪發現,除了沒有實行限購之外,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特色題材炒作下的“誘漲”。近年來,國務院批復了十多個國家級區域發展規劃,這成為一些城市樓市持續升溫的重要題材。
比如,根據國家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煙臺積極發展與威海的城鎮組團建設,爭取成為“山東省區域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煙臺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83.12億元,比上年增長41.3%,增幅比山東全省高7.4%。今年以來,煙臺市房地產投資增速在山東沿海城市中高居首位。
記者在煙臺采訪發現,隨著夏季旅游旺季的到來,位于該市濱海路與養馬島大橋一帶多個項目相繼開盤,特別是在一些“大品牌、低密度”海景住宅項目的帶動下,高端海景住宅價格已邁進“萬元時代”。
二是限購需求擠出下的“助漲”。泉州市區樓盤“太古廣場”售樓部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新推出的兩棟樓、100多套房子已售完,估計30%的簽約客戶是受福建、廈門等地限購令影響“回流”購房的。
福建三盛地產泉州公司營銷總監曾義龍認為,今年以來,泉州眾多樓盤掀起推盤熱潮,一是基于開發商近期較為緊張的現金流,希望通過推盤加快銷售速度;二是附近的福州、廈門兩大城市出臺限購令,擠出不少原本打算在這兩地購房的泉州人回流,因此多數開發商選擇在這個時機加快推盤,以防止客戶流失,保證市場占有率。
據記者了解,浙江嘉興、江蘇昆山、河北廊坊等一批距離中心城市較近、房價相對較低的二三線城市,其受限購“擠出效應”影響均較為明顯。
三是較低價格基數上的“追漲”。丹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石萬才介紹,丹東既沿邊又沿海,生態環境、氣候良好,是宜居旅游城市,近年經濟快速增長。但房價基數較低,去年為每平方米3243元。今年以來房價同比增幅較大,但絕對增加值不多。
當地房企錦繡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林延明介紹,最近公司剛對537名客戶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購房者中前三位是機關工作人員、私營業主和工薪階層,分別占37%、23%和20%;從地域看,83%為本地居民,17%為外來居民;“房價基本適應當地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