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重慶路某農貿市場:普遍使用塑料袋
本報記者 管培利 李己平
近日,記者在長春走訪了以個體商販經營為主的農貿市場、面向社區居民的小型連鎖超市和位于商業中心的大型超市,了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使用情況。
在重慶路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記者看到這里主營蔬菜、水果、肉禽蛋及部分日用百貨,以個體攤位為主要經營形式,很多經營者就在攤位前掛著不同型號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供來買東西的消費者取用。據記者觀察,這里的經營者都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費用。
一位賣20多種蔬菜的攤販告訴記者,她賣的是散裝蔬菜,很少遇見消費者自帶塑料袋,一般都是由她提供直接裝菜的塑料袋,然后消費者再把各個裝菜的塑料袋放進自帶的大袋子里。她說自己的攤位每天至少得用100多個塑料袋。攤販舉起幾種塑料袋說,“這種袋子成本得七八分錢,時間長了也是一筆成本,但沒法兒跟人要這一毛兩毛的錢。硬是要的話說不定人家就不來你這兒買了,我們這市場里沒有跟人要這錢的。”當記者詢問買菜的人回家后如何處理塑料袋時,多數人說將作為垃圾袋繼續使用。
與農貿市場的情況相比,超市在購物袋使用方面就規范得多。在重慶路一家規模不大、主要面向周圍社區居民的遠方超市里,記者看到大多數來超市里買東西的消費者基本自帶購物袋,一些包裝好的商品就直接裝到自己的袋子里,而像蔬菜水果類就用超市里提供的免費散裝食品塑料袋。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顧客大多數都是自帶大的袋子或包,自取免費散裝食品塑料袋也很少有浪費的。”
地處商業中心的一家沃爾瑪超市,記者發現,索要付費塑料袋的消費者比例較高。由于收銀員及主管不接受采訪,記者未能獲知超市塑料袋的總體銷售情況。不過,一位剛結完賬、自帶了幾個大袋子的阿姨說,“我一般都是自己帶購物袋,周圍鄰居逛超市也是自己帶的多,省錢又環保,一般都是小年輕買塑料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