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打破坐等觀望的消極依賴思想,樹立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和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及早準備,搶抓先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珉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講的“三感”,時時回蕩在很多領導干部耳邊,也加快了遼寧“急行軍”的腳步。
9月中旬以后,為加強地方與央企深度融合,吸引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走進遼寧投資合作,我省密集舉辦“東北振興央企遼寧行”、“東北振興知名企業遼寧行”等活動。63家央企和252家民企積極布局遼寧、融入遼寧,與遼寧企業展開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的經貿洽談、項目對接,為遼寧新一輪振興帶來了新的活力。本溪市主動叩響10多家重點央企的大門,廣泛尋求合作機會;與10家央企成功對接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每周召開一次調度會,跟進進展,力爭項目平穩落地。
如果說,搶時間,搶速度,搶政策,搶項目……是“正向”地搶,那么,自我加壓,啟動“倒逼機制”,擠壓我們“肌體”上長久以來,由于體制機制原因形成的不適應發展的“問題”,使之迅速恢復健康,則是“反向”地“搶”。
省長李希提出,當前要注重用好三個“倒逼機制”,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更好地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市場倒逼機制”就是用市場倒逼企業調整結構、加大研發投入、采用新技術、強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優勝劣汰,讓企業和企業家都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問題倒逼機制”就是用倒逼機制,聚焦突出問題,改革老工業基地長期形成的不合理、不適應新形勢的體制機制,加快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
“整改倒逼機制”就是用整改來倒逼我們以更大的力度抓改革、以更大的決心來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無論正向“搶”,還是反向“搶”,方向不同,但殊途同歸,就是盡快縮短目標時間,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