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舞胡芳:我給自己一個紀念的念想,我給別人一溫暖的力量。然后我讓你們因為我做過的這些事情,而對你產生信任,從而參與進來。
我國角膜盲患者超過200萬,而角膜移植手術是治療角膜盲唯一方法,但我國每年實施的角膜移植手術只有6000多例,原因就是供體角膜來源嚴重缺乏。為了讓更多的角膜病患者走出黑暗,越來越多像心舞這樣的志愿者和公益組織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角膜捐贈的自愿者隊伍不斷擴大。
絕癥男孩捐獻角膜回報社會
胡芳告訴我們,這些年來在勸捐的過程中,每一個角膜捐贈志愿者都留給了讓她感動的故事。另一位捐獻者,叫屠棟,是蘭溪市柏社鄉屠宅村的一個村民。在11歲那年屠棟不幸患上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開始時四肢無力,漸漸地,上手臂、大腿、腹部,所有能長肌肉的地方,都萎縮了。
屠棟的媽媽:他一點都不會自立,都要靠我幫他自立,把他抱出來的時候,他一天到晚坐在這個凳子上,我出去干活不能長的時間,只能一個鐘頭回來一趟。
令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屠棟的父親患有嚴重的肝硬化,糖尿病,8年不能干農活。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媽媽的肩上。為了填補家用,屠棟在自己家里開了小代銷店,鄰居來買東西,都是自己拿東西自己付錢找零。
如今已經56歲的屠棟媽媽,因為常年來的因勞成疾,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且因為嚴重的膽結石,于春節期間做了手術。而現在家庭的重擔,又落在10歲的妹妹身上。看到這些屠棟心里也很難過。
眼角膜捐獻者屠棟:我雖然得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最大的不幸,有16、17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我的母親,我感到非常幸運。我母親這么些年這么苦的把我照顧的這么好,使我更加堅定了,要樂觀地面對以后的生活。
命運的磨難沒有讓屠棟消沉厭世,反而令這個年輕人,更加能理困難中的人是多么需要別人的幫助,他有著一顆希望別人力所能及能夠幫助別人的心。一次偶然的機會,屠棟看到眼角膜可以捐獻,他就聯系上了蘭溪的志愿者心舞,要求捐獻自己的角膜。
眼角膜捐獻者屠棟:當時就是想,社會上有國家政策,對我們重度殘疾人有所幫助,想通過捐自己的眼角膜,能夠力所能及的回報一下社會,就是這樣的。
4年來,堅強樂觀的屠棟和心舞成為了好朋友,屠棟說:心舞的日記感動著他,讓他更堅強。
眼角膜捐獻者屠棟:社會充滿愛心,很溫暖。弱勢群體,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
最近胡芳又在蘭溪第三次發起捐冬衣活動,準備給四川美姑縣人們送去棉衣,抵御寒冷。到目前為止胡芳已經收獲多項榮譽,被當選為金華市人大代表,蘭溪拔尖人才等等,胡芳告訴我們,她本不是一個高調的人,但她知道愛需要傳遞。如今又了更大的平臺,她就可以邀請更多的人加入,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心舞胡芳:有人在我日記后面回帖,他就說這個不過是在作秀的年代又多了一個作秀的人而已。你愛說我作秀也好,我只是在做我做的。你如果要把這個理解為作秀的話,歡迎大家都來作秀。
心舞通過網絡世界,不僅帶給了角膜患者實實在在的幫助,更是將個人的力量匯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影響了更多的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成年后的身高不到1米2,我們習慣把他們稱作袖珍人,這個人群在中國已經有五百萬左右,而且還在持續增長,特殊的體型讓他們面對了很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而這其中,有很多人用小小的身軀,演繹著崇高和堅強的故事。
“袖珍人之家”希望讓所有袖珍人有溫暖的家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做這個準備工作多久啊?
胡朝義:大概20多分鐘吧,這個荷花已經布好了,現在就是布景,所有的環境模擬出來,這個是模擬的水,在外面看就是水了。
正在做皮影戲演出前準備工作的這個人叫胡朝義,今年26歲,他學習皮影已經一年多了,現在也已經可以上手表演節目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學這個難嗎?
胡朝義:還是挺難的,得跟著好幾個月才能干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