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自從替親戚網購了幾盒嬰兒奶粉后,孫柳就時常被推銷各種嬰幼兒用品的電話騷擾,甚至還有人打電話請孫柳報名參加親子培訓班。“這肯定是我在網站購物的記錄和聯系信息被泄露出去了。”孫柳無可奈何地說。
孫柳認為:“現在很多網站注冊時要提交大量個人信息,有些甚至需要身份證號碼、住址、收入水平等,很大程度暴露了個人隱私。立法保護網絡個人信息安全勢在必行。”
正在找工作的史智峰與孫柳一樣,近來頗受個人信息泄露困擾。因為在多家求職網站注冊提交了郵箱和手機號碼,史智峰便經常收到一些賣房、買車的電話,“而且,經常是先短信,然后電話轟炸”。在電話中,他們還知道史智峰明年即將畢業,詢問他“是否有買房買車的考慮”。
12月22日早上,史智峰還收到5條短信,賣小戶型的房子,他沒理會。當天下午,他又接到兩個賣房的電話。“而且,現在我們的微信、微博、人人網等社交工具,也常常混入一些‘熟悉的’陌生人。他們說知道你,且能說出一二,但加好友之后,才發現是推銷廣告的。”史智峰便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作為網絡的通行證,電子郵箱、手機號碼讓網絡運營商‘有據可查’。但同時,有些運營商并沒有對用戶負責,網上隨便一搜,根據關聯的郵箱、手機號碼就能找到你,有時用戶的私密照也暴露在陽光下,很沒有安全感。因此,網絡立法很必要,這次全國人大審議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令人期待。”史智峰告訴記者。
“立法保護網絡信息很重要,但我們自己形成強烈的安全意識,也很重要。”張晗認為,個人保護意識的覺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己有保護和處理好自己信息的意識與能力,等于建筑好了最內在的一道圍墻。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大一學生李先鴻與張晗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自己在上網購物、獲取信息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會在跳彈出的形形色色的網站上注冊,也不用現在安全防護功能還不完善的手機支付等功能。
“國家要在立法層面上保護我們上網安全,我們也要力所能及地提高自己的上網安全意識,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讓我們都放心的網絡環境。”張晗說。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