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著力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治理,人民生活質量有了新提高。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新建改擴建標準化公辦幼兒園216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在就讀地參加中考。9所高校近7萬名師生入住高校新校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83個縣,試點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實施“百縣強基”“萬村千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省圖書館、科技館正式投用。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7萬人。調整高溫津貼及一線艱苦崗位津貼標準,企業工資基準線和最低工資標準增長15%以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最低達到65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2170元。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40元、達到每人每年280元。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分別由308元、148元提高到351元、181元,惠及239萬人。全年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24.2萬套、基本建成22.1萬套,完成農村住房抗震改建1萬戶、受災群眾住房改建1.86萬戶。深入開展平安山西建設,實施“六六創安”工程,推進民生警務、親民公安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一年來,全省上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財政支出總量和增量的八成以上用于民生及相關事業,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我們堅持不懈狠抓安全生產,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新成績。堅持把安全生產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終牢記 “三個決不能過高估計”,始終牢記“三個敬畏”,堅決落實政府監管責任,堅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安全生產的領導,調整安委會組成人員,明確16個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回頭看”活動,對重點領域的6.2萬戶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關閉非法違法企業1238家;深刻汲取省內外安全生產事故教訓,嚴肅處理南呂梁山隧道爆炸、潞安天脊苯胺泄漏、焦煤汾西正升煤礦透水等事故。全省生產經營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3%、9.1%,煤炭百萬噸死亡率0.077、下降15.4%。安全生產形勢持續明顯好轉,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轉型綜改區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以轉型綜改區建設為統領,制定實施“十二五”后三年實施方案和2013年行動計劃,轉型綜改區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構建和諧煤電關系成效明顯,同煤集團成功重組漳澤電力,晉能公司成立運營,全省34戶省調主力火電企業有26戶實現煤電聯營,省內七大煤炭企業分別與有關發電企業簽署中長期電煤購銷協議。現代煤炭交易體系初步形成,我省煤炭銷售全部實現網上交易,成功發布太原煤炭交易價格指數,動力煤期貨交易試點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獲準國家授權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核準權,積極推進煤炭和煤層氣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承接國務院下放行政審批項目33項,取消、下放和調整減少省級行政審批項目435項。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金融創新步伐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飛地經濟”發展等積極推進。成功舉辦文博會、農博會,積極參加中博會等重大展會。一年來,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堅定了全省上下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府作風煥發新氣象。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我省實施辦法,堅決反對“四風”。堅持立說立行、邊查邊改,文風會風明顯改進,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工作全面完成,在年初壓減省直部門會議經費20%的基礎上,又壓減部門一般性支出10%,將節省出的經費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修訂完善涉及11個方面的38項制度,制定136條整改措施。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六五”普法深入開展,“法治山西”建設取得新成效。
2014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貫徹落實好省委十屆五次全會提出的工作總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要求,以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統領和切入點,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先行先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市場和社會活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以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加強黨的建設,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