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左右和1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
約束性指標是: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煙塵、粉塵排放量均下降0.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
(一)大力推進轉型綜改區建設
認真貫徹省委 《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轉型綜改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大力實施轉型綜改三年實施方案和2014年行動計劃,積極開展“轉型綜改攻堅年”活動。著力抓好國家賦權的三項重大改革,依法依規推進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審批及煤炭、煤層氣礦業權審批,以動力煤為試點,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探索開展區域性商品衍生品交易。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財務等重大信息公開,改進國企負責人考核評價機制。推進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實施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完善礦業權交易市場,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試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革預算管理制度,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積極推進煤炭清費立稅和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建立民間資本投資開放項目庫,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轉型綜改重大項目。加快金融創新發展,加強銀企對接,創新金融產品,擴大股權、債權融資,積極發展私募基金,支持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試點工作,穩妥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合作,深化與中央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民企的合作,全面落實好各項合作協議。
(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進一步擴大消費,支持企業提供優質、大眾、綠色、低碳的產品和服務,鼓勵信息消費和新興服務類消費,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加快農產品現代流通示范區建設。促進投資增長和結構優化,“六位一體”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鎮化和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投資,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促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萬億元。加快推進大企業 “雙千億”“雙百億”工程建設,引導大企業加快技術升級和品牌培育。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落實扶持政策,完善服務體系,新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100戶以上。
(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積極推進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延伸煤電鋁、煤焦化、煤建材等循環產業鏈。推動電力工業高效清潔發展,加快低熱值煤發電項目、電力外送通道和電網建設。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有效化解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大力推進焦化行業化工產品深加工,推動鋼鐵產業置換升級和鋁鎂產業鏈條延伸,加快建材行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做大做強煤炭機械、重型機械等優勢裝備制造業,培育壯大煤化工裝備、煤層氣裝備、鐵路裝備等潛力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新型材料、特色食品、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育幼養老、家政服務、健康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起點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引進和培育一流的研發機構、科研項目和科技企業。啟動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和低碳創新行動計劃,重點布局一批科技攻關項目。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