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2009年中國兩會吸引了更多外國人士的目光,超過一千名境外記者和外國駐華使節于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旁聽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們關注的焦點更多集中在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上。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非常關鍵,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中國,更關系到全世界。”挪威駐華大使司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白俄羅斯駐華使館一等秘書謝爾蓋·韋爾蓋奇科說:“目前全世界對中國經濟寄予厚望,希望中國經濟能成為穩定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謝爾蓋·韋爾蓋奇科說,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是去年中國經濟仍然取得較快發展。在很多國家都預測今年本國經濟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提出了有魄力的經濟增長目標,“我對中國實現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持樂觀態度”。
他說,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并認為中國應對危機的經驗值得白俄羅斯借鑒。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羅伯特·魏圖說:“我最關心中國‘四萬億’經濟促進計劃的具體細節,同時也關心中國的社會民生問題,因為這些都與化解金融危機息息相關。”
“如果中國能夠解決好一系列社會民生問題,如就業、教育、醫療等,就能夠讓人們有信心把錢拿出來花,從而真正拉動內需。”羅伯特·魏圖說。
芬蘭駐華使館二等秘書米高說,他注意到,為了更好地應對危機,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溫家寶總理在兩會前專門在網絡上聽取民意,而這些疑問都在報告中一一得到回應。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北京分社社長柯舍夫說,“中國過去一年的發展給我的印象是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中國經濟發展情況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相當不錯的。”
意大利晚郵報駐京特派記者馬克說:“在來之前我就很想知道中國政府將如何保持人民的信心,而這份報告提出了很多解決辦法。”
“我剛剛看過一遍,里面的許多措施的確非常符合民眾的真正需求。”馬克說他需要更多時間反復閱讀這份長達40頁的報告。“這也許是化解金融危機的一把鑰匙。”他說。
在人代會開幕會現場,許多外國記者都像馬克一樣,在認真聽取報告,邊寫邊劃,并標出他們關心的重點,其中還有幾位掏出小望遠鏡遠遠地觀望主席臺。
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說,作為“平年例會”,今年兩會仍然吸引了超過800名外國記者參加報道,數量大體同去年“換屆年”持平。港澳臺地區的記者人數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達到440名。
祝壽臣說,此次參會的外國記者來自世界五大洲,其中西方主流媒體派出記者人數增多,如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等派出記者人數都超出了去年的規模。
他分析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和世界媒體更加關注中國、關注中國的兩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次來了3位記者,會場上他們坐在一起,一邊聽報告,一邊討論著報告中的重點話題。
其中楊永欣是聯合早報駐廣州站的記者,來中國不到一年,這是他第一次報道兩會。
“四萬億投資是大家關注的核心問題,而我本人很關心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楊永欣說,報告中提出,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中央財政擬投入420億元資金。并指出: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突出位置。
楊永欣認為,這次出臺的一系列做法將會在金融危機中彰顯效應,“我相信一定會有效的。”
楊永欣同時說,由政府長期“埋單”并非長久之計,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復蘇,從而帶動就業。
西班牙日報記者阿德里安在總理報告結束后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新的政策來應對危機,我相信它們一定會起作用。”
阿德里安注意到,中國經濟連續幾年快速增長,“中國政府擅長搞經濟工作,我們應該信任中國政府。”他說。
(編輯:霍默靜 來源: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姬少亭 岳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