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節能減排和提高能效期待的重大舉措
轉方式、調結構,是科學發展必須堅持的主題主線,落實到能源領域,關鍵是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日益嚴峻的挑戰,加強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除了要大力發展非常規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外,還應當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十一五”以來,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加近2億噸標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費達到2.3億噸標煤,相當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費量,世界上也僅有13個國家的能源消費總量超過該數字。如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轉變依靠透支資源、環境的粗放發展方式,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可能超過55和75億噸標煤,這將過快地消耗掉我國未來的資源,過早地耗盡大部分發展潛力,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能減排、提高能效工作。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抓緊出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實行強度和總量雙控制”;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要抓緊制定出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目前,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次溝通銜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已經初步形成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
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發展理念的重要轉變,是對能源和經濟關系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一直以來,能源發展都強調保障供給,強調能源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的新形勢下,要由能源保障供給轉變到科學調控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理順能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反作用關系,通過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形成倒逼機制,促進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以能源的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要以節能提效為基礎,必須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資源的意識,把強化節能降耗、降低能源增長速度和總量、提高能源效率作為能源平衡的前提?!笆濉睍r期,既要繼續實施單位GDP能耗考核,也要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加強需求側管理,保障基本用能,限制過度用能,鼓勵節約用能,著力提高能源生產、轉化和利用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走新型工業化和綠色城鎮化道路,以盡可能少的能源消費支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
1.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
分布式能源技術是重要發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經濟效益好和供應可靠性高等特點,是能源安全、電力安全以及天然氣(包括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發展戰略的匯聚點,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有效載體。
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要統籌傳統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按照自用為主、富余上網、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的原則,實現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能系統協調發展。根據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供應條件和用戶能源需求,重點在能源負荷中心,加快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以城市、工業園區等能源消費中心為重點,大力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盡快提高分布式供能比重。在農村、林區、海島積極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設,重點解決邊遠地區生活用能問題。應加強分布式能源和儲能技術研發,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營造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努力實現分布式發電直供及無歧視、無障礙接入電網。
智能電網是電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加強智能電網規劃,通過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和示范項目建設,確定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建立有利于智能電網技術推廣應用的體制機制,推進與智能電網發展相適應的電價政策。積極推進微電網、智能用電小區、智能樓宇建設和智能電表應用,實現用戶與電力系統互動響應?!笆濉睍r期,要建成若干個智能電網示范區,力爭關鍵技術創新和裝備研發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