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有條件形成6億中等收入群體
調查研究表明,如果人口城鎮化能夠有效加快,服務業比重有效擴大,城鄉一體化進程順利推進,未來5—8年,我國完全有條件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現在的3億人左右提高到6億人左右。
⒈人口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支撐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形成
城鎮化進程與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的進程緊密相連。由于工業收益與服務業收益遠高于農業收益,發達國家歷史上中等收入群體的形成,主要源于人口城鎮化及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迅猛擴張,1978年城市數量僅為193個,而當前城市數量已增長到近700個。與此同時,城鎮人口數量也穩定增長,1978年城鎮人口數量為1.72億,2011年增長為6.91億,是1978年的4.02倍。
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1.3%,但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左右,遠低于世界銀行統計的中等收入國家48.5%的平均水平。未來10年,我國人口城鎮化至少還有約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
未來5年左右,只要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的相關改革能夠取得突破,中國的城鎮化率有望以年均1%—1.2%的速度推進,人口城鎮化率有望以年均1.5%—1.8%的速度推進。這樣,到2020年人口城鎮化率有望達到50%—55%,初步接近60%的城鎮化率。
按照上述增長速度,初步測算表明,到2020年,我國實際城鎮人口將達到7.3億左右,新增實際城鎮人口將達到3億左右,成為新增中等收入群體的“后備軍”。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的條件下,這部分新增城鎮戶籍人口中的50%,大約1.5億人能夠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⒉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為中等收入群體提供就業空間
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有賴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以美國為例,隨著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白領階層的規模從20世紀40年代的1000萬左右上升到20世紀70年代的5000萬,30年間擴大了5倍,1980年白領階層已占全部勞動力的50%以上。
我國服務業提升空間較大。2011年,中國服務業比重為43.1%,服務業就業比重為35.7%,就業人口僅為2.7億,不僅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總體比較,我國服務業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左右,服務業就業比重低20—30個百分點。“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服務業比重5年間要上升4個百分點。如果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明顯加快,服務業比重每年提升1.5—1.8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比重每年提升1.5—2個百分點,那么:到2015年,服務業比重有望提高到50%左右,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4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比重有望達到60%左右,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按照這個預測,到2020年全國勞動就業人口大約為9.3億,其中在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于4.5億。
2011年,我國勞動就業人口總數為7.64億左右,服務業就業比重為35.7%,則就業人口僅為2.7億左右。測算表明,2011年到2020年,服務業將累計新增中等收入就業崗位1.8億個。國際經驗表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是白領階層和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來源。2012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約為680萬人,到2020年累計新增大學畢業生將接近4000萬人。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將使這部分群體成為中等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