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穿靴戴帽’的套話了”
12月15日下午,會議進行分組討論。
第二小組討論開始前,召集人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宣讀了大會秘書組的說明,“發言要緊扣主題,緊貼實際,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少作一般性表態和工作匯報,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會議簡報突出反映發言中重要的思想觀點和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匯報工作的內容,簡報一律不作反映。”
相同的一幕發生在每一個小組。
經濟如何轉型,城鎮化怎樣推進,產能過剩怎么化解……圍繞這些關系經濟全局的重大問題,與會代表開門見山,說觀點,談問題,提建議,你來我往,互相插話,互動頻繁,會場氣氛熱烈。有代表發言快要超時,馬上就會有工作人員悄悄遞上小紙條提醒。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說,把短話講好講到位不容易,更加檢驗領導干部對基層了解多少,理論水平如何,發展思路是否清晰。
“大家不說空話套話,一坐下來就直接說事兒,觸及實質性問題,這才像個干事業的樣子!”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告訴人民網記者,他所在的小組,大家都爭著說話,一個人發言,最多時五六個人插話,自己雖然沒搶到發言機會,但還是覺得這樣的會議開得管用,回去也要朝這方面使勁。
“沒有‘穿靴戴帽’的套話,都是‘干貨’。”一位旁聽了分組討論的工作人員說。他告訴人民網記者,以前小組發言時,超時的情況經常發生,有時半天只能三四個人發言。現在會議節奏明顯加快,各個小組發言人數比以前多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