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大聯組會議專題詢問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段麗元(省民政廳廳長)答,感謝您對民政工作的關心。 醫療救助制度是指政府通過制訂政策、安排資金,對貧困人群中因病而無經濟能力進行治療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數額較大的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持,使他們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一種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是我國社會救助和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的重要體現。我省從2003年和2005年先后開展農村和城市醫療救助試點以來,救助范圍從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逐步擴展到邊境一線行政村的農村居民、藏區困難居民、低保邊緣人群、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以及當地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救助內容從資助參保參合和住院救助,逐步向門診救助、大病救助擴展;救助形式從政府救助為主,逐步發展到社會公益慈善救助為補充的多層次救助;同時,切實加強醫療救助制度與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制度銜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醫療救助體制。2009年至2012年,全省城鄉醫療救助經費投入總額為317526萬元,其中:中央補助273374萬元,省本級安排31998萬元,州(市)級投入5234萬元,縣(市、區)級投入6920萬元;加上2009年前滾存結余33474萬元,可用資金351000萬元。累計支出救助資金330375萬元,其中:資助2415萬人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出資金100800萬元,住院和門診救助279.89萬人次、支出資金228000萬元,重特大疾病救助2445人次、支出資金1347萬元,資助18.92萬人參加大病醫療保險、支出資金228.24萬元。2012年,中央和省級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88993萬元,當年支出107697萬元。通過資助困難群眾參保參合,以及住院醫療救助、門診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省城鄉醫療救助率(救助人數與全省總人口之比)從2008年的11.1%提高到2012年15.08%,其中:城市醫療救助率從3.26%提高到6.58%,農村醫療救助率從14.96%提高到20.6%。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結余率為16.96%,比民政部要求的15%的結余率略高1.96%。醫療救助制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特困人群的關愛。貫徹落實好醫療救助政策,關系到特困人群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廳高度重視醫療救助工作,始終把醫療救助工作作為一項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認真抓緊抓好,切實把醫療救助資金及時合理使用到困難患者身上。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報紙、電視、宣傳小手冊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醫療救助政策,在城市社區編寫了宣傳小冊子擺放在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進行宣傳,在農村采取開辦宣傳專欄、召開群眾大會、村民小組會和依靠民政干部走村串戶進行廣泛宣傳,努力使這項政策都能讓廣大群眾知曉。二是規范救助程序。醫療救助制度具有特定的救助對象,有嚴格的申請、審核、審批程序,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專項救助工作。為確保醫療救助工作的公正、公平,我們按照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嚴格核定救助對象和范圍,規范了資助參保或參合程序、住院醫療救助程序、門診醫療救助程序、臨時醫療救助程序、慈善醫療援助程序,堅決避免和杜絕“關系救助”或“人情救助”。三是推行“一站式”救助,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為避免救助對象往返辦理救助手續、減輕救助對象負擔和為救助對象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務,我們結合實際,采取先行試點、由點到面、分步實施的辦法,建立健全定點醫療機構墊付機制,逐步實現城鄉醫療救助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相銜接的“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變“醫后救助”為“醫前救助”、“醫中救助”,縮短辦理時限,增強救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1年底,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部實現了“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管理模式。目前,我們正全面提升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管理水平,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使之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地為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提供服務。四是探索和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在資助參保參合和正常的住院救助和門診救助之后,有部分困難群眾由于患了重特大疾病,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導致“等錢救命”或者大病看不起等現象時有發生。為幫助他們盡早擺脫貧病交加的困境,從2009年開始,我們配合衛生部門開展了農村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農村兒童白血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2012年,民政部和我省省級確定在29個縣(市、區)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試點,將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度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耐多藥肺結核和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病種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范圍。據統計,僅民政部確定的7個試點縣(市、區)就支出救助資金583.6萬元,住院救助1274人次,人次均救助4448元。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經驗,分析存在問題,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努力探索和建立好重特大病救助的資金籌措方式,明確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是城鄉醫療救助的疊加享受政策,不斷提高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水平。五是加強資金監管。(1)匯同財政部門制定下發了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辦法。(2)匯同財政部門將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專賬核算、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縣(市、區)財政部門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專賬”和“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基金的匯集、核撥、支付等業務;縣(市、區)民政部門設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專賬”和“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基金的支付和發放業務。(3)匯同財政、審計等部門定期不定期對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對各地醫療救助基金使用情況進行抽查。(4)定期將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以及救助對象、救助金額等情況通過張榜公布和新聞媒體等方式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孔祥庚委員說,聽了高峰副省長關于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總體感覺省委、省政府對新農合工作高度重視,最有成效的是“一降低兩提高”,即降低了農民看病成本,提高農民重大病報銷比例和農民醫保覆蓋率。我提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推進“一降低兩提高”?一是如何進一步降低看病成本,讓花幾百元能看好的病不要花幾千元。如何采取措施來提高農村醫生的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醫術來降低成本。二是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重大病的報賬比例,讓每個農民每年交五六十塊錢,治療重大病能報七萬、八萬,甚至二十萬元。三是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看病覆蓋率,減少全省每年的結余資金,讓有限的農合資金救助更多的病殘農民,少結余2億元,就有幾十萬農民少淪為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