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大聯組會議專題詢問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張笑春(省衛生廳廳長)答,感謝孔祥庚委員的提問。所提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待遇、條件和積極性,更好地發揮作用,為群眾看好病。二是如何進一步鞏固完善新農合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關于降低基層看病成本。我們在穩定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提高待遇、條件和服務能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基層醫療資源、數量不足;二是醫療人員服務能力欠缺,很多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處理,公共衛生服務還不能很好地開展。另外,鄉村醫生待遇較低,個人發展空間狹小,導致病人留不在基層,看病成本過高。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從今年起,我們將開展“鄉、村、社衛生技術人員三年6萬人培養計劃”,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方式,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在待遇方面,從明年起,省級財政將提高對鄉村醫生的補助標準,從今年的人均200元提高到300元,并且主要是針對邊遠、貧困地方的鄉村醫生;要求州市級財政對鄉村醫生的補助不得低于300元;我們今年調整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管理方式,明確要求各地將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鄉村醫生來完成。這樣,鄉村醫生的收入會有一個大的提高,每月在去年以前400多元左右的基礎上,能增加400至500元的收入。同時,也在盡力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比如玉溪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幫助鄉村醫生購買養老保險。總之,通過能力提升、加強管理、待遇改善等多種方式,穩定住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提供服務,切實地把基層群眾看病就醫成本降下來。關于提高保障水平。2012年,全省統籌區域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了75.26%,較2011年72.98%提高了2.28個百分點,完成了醫改要求統籌區域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的任務目標。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到了60.46%(其中:縣級以上48.18%,縣級65.92%,鄉級79.59%),較2011年50.59%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其中:縣級以上提高了11.41%,縣級提高了7.6%,鄉級提高了7.89%)。按照省委、省政府上調報銷比例的要求,我們將逐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穩步上調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封頂線,降低起付線,提高參合群眾受益水平。在大病保障方面,在全省全面推行衛生部規定的20種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并逐步擴大重大疾病病種范圍,提高對住院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通過與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的銜接,力爭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達到75%,部分重點大病病種保障水平提高到90%以上。比如,今年省政府要求的10件惠民實事,重癥精神病和尿毒癥患者的報銷比例就達到90%以上。前幾年在新農合基金的使用上確實存在沉淀過多的問題,經過采取措施,已經有所改進。2012年,全省共籌集新農合資金102.60億元,支出99.35億元,基金使用率達96.83%。2012年,全省統籌地區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26%,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6萬元以上。全省共有9190.50萬人次參合農民得到補償,受益率達265.02%,其中住院補償396.97萬人次,住院受益率為11.45%,門診統籌和家庭賬戶共減免8680.12萬人次,受益面為250.30%。應該說這是一個合理的范圍。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研究,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一降低兩提高”,加強基金監管,提出進一步的措施。
謝興榮委員說,新一輪醫改的重點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常見病不出村”,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與“軟件”都不適應,特別是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不適應,現在基層醫療衛生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過去的“赤腳醫生”。所以,不論大病小病,患者都往大醫院看病就醫,是造成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現階段醫療經費保障越來越好,急需建成一支在基層讓患者放心的醫療隊伍,徹底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改變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與“軟件”不相適應的現狀。請問,政府在這方面是怎樣考慮的?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老百姓看病最多的地方,矛盾較為集中。新的醫療衛生人才“進”到基層后,原先老的醫療基層人員如何“出”,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上得到合理的保障,也是現階段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請問政府采取什么政策、機制和辦法解決“出”和“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