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發展成果,實現病有所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歷史昭示未來。3年醫改,給人最大的啟示是什么?
“方向和路徑是正確的!”——采訪中,人們幾乎異口同聲。
“這次改革始終貫徹堅持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質這條主線,符合醫療衛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湖南省衛生廳黨組書記肖策群認為。
改革,正向縱深挺進。
2012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
7月1日,北京和深圳同時在公立醫療機構啟動醫藥分開試點,破除“以藥養醫”機制。
——在北京,友誼醫院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醫院。他們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同步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幾周,院內系統運行平穩,出現了“三降三升”。即門診次均費用、次均藥費、醫保自付費用下降,百姓滿意度、服務質量、醫院收入提升。
——在深圳,藥品加成的取消徹底打斷了公立醫院業務收入與用藥數量、藥品價格直接掛鉤的利益鏈條。數周來,公立醫院運行平穩,門診次均費用、次均藥費、醫保自付費用下降,群眾得到了實惠。
“預計公立醫院一年可直接減輕參保人自付費用2.09億元,社區醫療機構也可一年減輕市民醫藥費用1.17億元。”深圳市衛生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羅樂宣說。
伴隨改革步入“深水區”,統籌各項改革的要求日益突出:
——進一步理順醫療結構,加強“金字塔”的“塔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理順醫療結構是下一步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他建議夯實“塔體”,以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醫保覆蓋率超過95%,是醫療體系金字塔的‘塔底’,近年來醫療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的三級甲等醫院是‘塔尖’。但作為‘塔體’的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相對技術差、威信低。”
——打破醫療服務的“信息不對稱”。
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副會長傅征說,通過醫療衛生信息化,能夠有力地促進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安全,更加合理、節約地配置和使用衛生資源。他呼吁從業務流程、信息流程、操作細節等方面著手,切實發揮電子病歷、臨床路徑、居民健康檔案的功能作用,有效解決“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等現象。
——“藥價虛高”問題仍有待切實解決。
“現在一定要下決心解決藥價虛高問題。”河南省衛生廳廳長劉學周說,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甩掉了背在醫務人員身上的“黑鍋”。但要真正將藥價降下來,政府在流通環節監管上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