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每半小時看一個病人,看完4個,歐陽恒如打了一場仗,大汗淋漓,躺在床上好半天才恢復過來。
病床的枕頭下,有一張對折整齊的土黃色牛皮紙,攤開的雜志長度。紙上密密麻麻寫滿處方名和處方作用。數了數,小小的紙上竟有113個處方。這是歐陽恒為病人準備的。他說,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這些復雜且不常用的處方,在開藥時以備不時之需。
7個多月來,在病房里,歐陽恒接診病人約40人次。患者近在長沙,遠至北京、哈爾濱,甚至國外。
病人不了解,歐陽恒是冒著怎樣的危險診治他們的。
歐陽恒的主治醫生羅仕德告訴記者:“歐陽恒患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他已經嚴重呼吸衰竭,說話對他來說已是負擔,會影響到呼吸機通氣的效果和他的休息。患病導致他抵抗力很低,病人與外界接觸帶來的細菌及本身耐藥的細菌都有可能傳播,要是并發感染,加重病情,就不得了了。”
作為醫生,歐陽恒怎會不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
家人勸,朋友勸,學生勸。但歐陽恒沒有拒絕過一個上門求診的病人。
6月5日,家住長沙市樹木嶺的言晶晶和弟弟來到歐陽恒病房找他看病。歐陽恒寫病歷時,言晶晶說了句“歐老,我等下過來拿方子”,開了門在病房外等候。
“我不忍心看他這樣。我們也是沒辦法啊!弟弟的銀屑病看了很多醫院都沒治好,最后找上歐老,才控制住了。我們來了5次,他4次都戴著呼吸機。歐老說,只要我還能看,你們只管過來,沒關系的!”言晶晶強忍著淚對記者說,“這樣的好醫生,應該宣傳!”
歐陽恒談治病——
我躺在病床上難受,患者更難受,人家大老遠跑來,是對我信任。給病人看好了,他們開心,我也舒心。有的病人看我這樣,哭啊,說對不起。不是萬不得已,他們不會找過來。比起沒生病時,這樣子看病確實是費勁了點,與病人交流少了,生怕誤診,我心理壓力也蠻大。
北宋范仲淹小時候請人算命,問完能不能當宰相后,又問能不能當醫生。他認為,宰相和醫生可以拯救百姓。如果當不上宰相的話,就當醫生救死扶傷。我的病人,身體痛苦,心理也是痛苦的。早一天治好,早一天解放。拒而不醫,只能加深他們的痛苦。每個病人背后都有一個家庭。救一個病人就救一家,救十個就救十家。你看,有名為“國老”、“將軍”的中藥,說中醫藥能“治亂安國”有些夸張,能“治人安家”卻是一定的。
醫生是個治病救人的職業,選擇了,便要一生篤志立行。有患者找來了,就不能不看。生命是有限的,活,要活得有價值。只要我有一口氣就得給人看病。
當上醫生那年,我有幸被派到衛生部援外針灸學習班學習。那個時刻我記得很清楚——1964年11月29日上午10點,我見到了毛主席、周總理。那天我寫了日記:立誓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事業燃燒自己的青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日記還保存著,這是我一輩子也不能違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