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親人應服從病人”
歐陽恒住院后,每日早中晚老伴劉愛蘭都要送飯過來。69歲的劉愛蘭要做飯、整理家務、接送孫兒上下學。結婚51年,家務事從來沒讓歐陽恒操過心。一些大事,歐陽恒也未能“盡心”。
1975年,歐陽恒去援非,一走就是兩年多。
劉愛蘭父親也是當地有名的中醫,劉愛蘭說:“我能理解醫生,理解歐陽?!?/p>
兩個兒子曾經都想學醫。大兒子歐陽京安考上湖南中醫藥大學。小兒子歐陽偉沙報考廣東中醫藥大學差了兩分。
家里既是診室又是病房。不上班時,有病人找到家里來,歐陽恒就在家里接診;病人在醫院熬藥不方便,便到家里熬藥。周末,歐陽恒騎著自行車跑到郊外為病人采摘草藥。
歐陽恒一直忙于工作,全家人沒有一起出去玩過。歐陽京安曾提議,等歐陽恒退休了,就一起去廣州旅游。這也是歐陽恒一直所期待的。
現在有時間了,他身體卻不行了。
“醫生告訴我:現在只要有風吹草動,他的病情就會加重。事實上現在要是不上呼吸機一兩天就會昏迷,不上氧可能活不過一天?!眲厶m用手抹去大顆的眼淚。
歐陽恒談家庭——
對家里,不是沒有愧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對醫生來說,親人應服從病人。
1966年,我大兒子出生,當時我正在鄉下忙工作,初為人父卻沒有聽見孩子第一聲啼哭;1975年2月26日,我愛人待產生老二。那天我要上班,下班后才過去。后來她每次提到這事就會埋怨我幾句。可是我要上班啊,病人排著隊等著看病,怎么走得開?醫生休假,病魔可不休假。
也有心酸的時候。偉沙4個月大的時候我去援非,兩年后回來,他不認識我。妻子帶著他們兩個去火車站接我。京安叫爸爸,小兒子扯著媽媽的衣服問:“我也可以跟著哥哥叫爸爸嗎?”當時心就給揪住了。
家庭能兼顧是最好的。如果純粹為了賺錢而冷落妻子,是不應該的。但有些工作,像醫生、警察、記者,該在崗位上時就得在崗位上,有需要時就得出現。還好,我的家人是我工作最堅強的后盾。
在孩子教育上,我也沒出多大力。他們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小兒子考大學差了兩分,我在那邊有熟人,老伴希望我打個招呼把他弄進去。我不愿意,我高興的是偉沙也不愿意。人人都喊要公平,但往往自己就在行不公平之事,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關系網,一旦動用,對其他人是不是就不公平了呢?這個社會還是需要原則的。
后來小兒子當上警察,靠自己的本事,挺好。大兒子在醫院器材科工作,那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業界出了相關問題,他回來跟我討論,表明心跡——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碰,我也就放心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細胞都健康,這個社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