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跟師心得交給他看,發下來就是滿紙批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來檢查的人看了都驚嘆不已,說這樣的老師,難得!他曾翻閱數十部醫籍,專程搜閱有關皮膚病的論述。辦公桌的玻璃板下,壓著很多小紙條,細看之下,都是不常用的方劑及劑量用法等。六十多歲學五筆打字,后來用電腦寫論文開藥方。他家書房,藏書數千冊。住院期間,他還在病床上完成了《皮膚病發物與忌口》、《神經性皮炎的防與治》等5篇科普文章。
他經常回訪病人,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居民。就憑一個電話或一個門牌號去找。他甚至親自給病人熬藥洗澡。
每一個行動,都是無言的教誨。
歐陽恒至今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近100名。其中湖南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波教授、南方醫科大學楊柳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教授等3名學生已是中醫皮膚科領域的成名專家。
歐陽恒談教學——
醫者,病人性命所系也,治病救人的事,絲毫馬虎不得。一本書、一篇文章,可能錯個字句便會誤人性命,嚴謹是一個醫生必備的素養。師者,學生希望所系也。作為醫生的老師,我更要對學生負責。對學生不負責任,就是對病人不負責任。
年輕人肯學,是一定要鼓勵的。有人說,現在看中醫只有找老中醫才信得過。這里有個誤區:都去找老中醫看,年輕人怎么成長?
中醫帶徒弟的傳統方法,沿襲至今已發展到最高級的階段。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已進行到第五批,通過批準的主治醫師以上的高級學徒拜師學習三年,保證了學習時間的集中性;通過隨師臨床、技能操作、經驗筆錄、資料整理等過程,把名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甚或各名師的絕活傳承下來。
中醫是一座需要終生學習的寶庫。即使你成了名醫大家,學習仍是必不可少的。對自己的經驗,老師務必傾囊相授,不要怕學生超過自己。長江后浪推前浪,況且,老師的名不就出在學生身上嗎?讓青年醫生快速成長,才能更好地延續中醫事業的發展。
問我給病人熬藥事?哦,那是個患銀屑病的孕婦,她要保胎,用藥有諸多禁忌,一旦發高燒得立即服藥。藥房沒有那么及時,我就在病房支了個爐子。我給她熬藥更安全。洗澡的是個銀屑病男患者,三十多歲,離了婚,家里沒人來照顧,需要用藥水給他泡澡。因他全身布滿膿皰,膿水流出,氣味難聞,小護士有些不敢。我那時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沒關系,就給他洗。醫術就是仁術,做這些事沒啥奇怪的。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長期面對各種病痛的病人,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同情疲勞”的職業病。我要求那些年輕的醫生護士不要嫌臟不要嫌煩,對病人要耐心細致。病房醫生24小時負責,對重癥病人要睡在病房守護。
學深終有限,德高價無窮,先樹其品德,而后精于學問。學醫的都應將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奉為座右銘。